抄书,我是笨鸟,所以我抄书学习。
作者:古典。《不上班咖啡馆》09成为专家的三个秘密,第一遍
这天,天蓝刷到王鹏发的朋友圈,“感谢大家,我们成啦!”
照片里王鹏变化很大。他的头发更短了,显得更加精神。黑白格子衫换成一件天蓝色的Polo衫,他身边围绕着七八个人,他们共同举着一个奖杯,神采飞扬。
天蓝放大照片,仔细看了奖杯,看出是他们得了最佳团队总裁奖。天蓝感觉到,王鹏变得更加平和,接地气了。
天蓝迅速转到他们的私奔群,圈了王鹏:“博士,真棒!”
王鹏说:“我请大家吃饭。”又专门圈天蓝,“你还好吗?”
天蓝还不错。上次见过胖子以后,她梳理了自己的三类优势:
·专业优势:中文系毕业,有很好的文字功底;零零碎碎学过心理学、塔罗、占卜的课程,有一些还有证书。
·职业优势:在大厂做过品牌,也做过营销,文案能力不错,相关能力都还在;运营过大V账号,知道怎么在平台起号、引流;还有一群朋友可以请教。
·人生优势:有一套健康饮食减肥方法,因为我过去是个胖女孩,靠自己的方法一直保持不反弹;经历过几次很严重的抑郁,通过写作让自己走出来;作为运营人,一直用运营的方式,运营自己,让人生平衡。
写完这一切,她觉得成就满满。
她可以帮人做心理咨询,可以教人写作,可以教人做营销,也可以教别人怎么运营自己,还可以帮人健康减肥,帮人用文字治愈自己。
但是问题来了,这些东西好像什么都行,有什么都不行?她想到胖子的公式:超级个体=独特优势X小众需求。她需要用需求再筛选一遍,但是,上哪里找到自己的小众需求啊?
天蓝又被卡住了。
天蓝是个行动派,一被卡住,她就要动起来,干点啥都行,似乎动起来就能让她思考。现在,她抓起帽子,骑自行车去海边转圈。
刚骑出不久,就发现一辆白色的摩托车,停在洱海边的草地上,旁边有一个穿着红色T恤的胖子,盘腿坐在草地上喝咖啡。不是别人,正是胖子!
“嗨!”她突然从后面拍了一下胖子。胖子吓了一跳,手一抖,咖啡洒了一身,忙跳起来拍打,肚皮波澜起伏,看得天蓝又愧疚又想笑。
“吓死我了!怎么又是你!”
“可不就是我吗?你怎么了,在这里晒太阳啊!”
“唉”胖子露出可怜的小样子,“谁在这晒太阳啊,我刚才骑车去河边玩,车陷在泥里了,一个人拔不出来,我想那也无所谓,就顺势做杯咖啡吧。结果,你就来了。看咖啡都洒了。我发现了,你是我的克星。从北京到大理,唉,最佳损友。”
五分钟后,天蓝帮胖子把车从泥里拖了出来。看着身上、鞋帮上的泥巴,两个人坐在草地上大笑:“这下算是扯平啦!”
“胖子,我还真的有问题要问你。”天蓝说,“我找到了自己的优势,到那时不知道做什么方向。我也不知道怎么找到小众需求。”天蓝把这些方向都说了一遍,然后问胖子:“我到底该做点啥呢?”
“那你觉得,你能满足我的什么需求呢?”胖子问。
“你需求有很多啊,我能教你减肥,帮你的咖啡馆做营销,那个招牌,早该缓一缓,还有······”
“不不不,你完全错了。当我们找别人的需求的时候,我们常常还是按照自己的优势套别人的需求。这就像一个段子说的:
小明你今天怎么来晚了?
因为今天是学雷锋日,我扶了一个老奶奶过马路。
那为什么会晚这么久?
因为她不肯过啊,我拉了好久。
你刚才的情况,就是扶我过马路。其实我最需要的,是解决车陷在泥里的问题。如果你帮我解决了这个问题,我就愿意付钱。需求的最小单元,就是问题。找到别人的问题,就是找到了别人的需求。”
天蓝歪着脑袋想:“我知道了!如果你觉得自己不胖,或者咖啡馆不需要扩张,这就不是你的需求。而我之所以觉得你需要,是因为我用专业的眼光评价你,是不是?”
“是的,这就是大部分专业人士做定位的问题。他们会觉得你已经很有问题了!但是其实,他们很少去真正关心别人的问题。比如,一个做孩子读书营的老师,她一直做得不错,但学完发展心理学,反而困惑了——家庭才是孩子最大的学校,家长不改变,孩子没法改变。所以她重新定位了产品,要做家庭学校。”
“这很对啊,家庭的改变才是孩子改变的源头。”天蓝也学过心理学,知道这个道理。
“但是她的产品从此无人购买。因为很多家长面临的最大问题,其实是时间。他们已经在生活里劳累不堪了,送孩子去学校,是为了让自己能歇一会儿,顺便让孩子学点东西。现在却要他们上一个班去学习家庭教育,那孩子更没人管了。”
“唉,这个困境真的无解。”天蓝叹气,“真的只能昧着良心,不断“鸡”孩子,却对家长的问题视而不见吗?”
“当然不是,还有很多选择。比如,是不是可以依然提供孩子的培训,但是赠送一个线上的家长课堂,先解决家长的时间焦虑问题?另外,也有一部分高认知的家长是有这个意识的,是不是可以为他们专门开家庭教育指导班?这都是好的定位。每个选择要成立,都要尊重对方的问题,而不是你的专业。不是“你应该”,而是“我可以”。”
定位不仅是找优势,还要找悦人和悦己的平衡,现在我才开始慢慢有体会了。天蓝想。
“站在别人的角度,设身处地理解别人的问题,慢慢引导进专业,才是真的助人。这才是专家的商业之路。”
此刻,他们肩并肩坐在草地上。天蓝一边听,一边看向远方,在脑海里盘点她的这些产品方向,刚隐隐约约有些眉目,马上就想到一个障碍。
“胖子,我还有一个问题。我刚才想到几个方向,都是个人成长类的,和商业无关。这些问题我都经历过,也深深知道这里面的痛苦,是我真心想做的。但,我觉得自己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不太敢做这方面的产品。你看啊,专业的我不想做,想做的我不专业。唉,我是不是只能做回营销了。”
胖子哈哈大笑起来,说:“不要对立起来。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专家,专家也都是从普通人开始成长起来的,只不过,他们更懂得搭建自己的专家之路。让我来告诉你,成为专家的三个秘密。”
胖子在餐巾纸上画了五级阶梯,由低到高,分别写上:求助者——探索家——建筑师——助人者——专家。
“第一个秘密,就是专家的五个阶段。
其实,所有专家,都曾经是病人,他们被一个问题困住啦。自己搞不定,感觉到很多苦难,这就是“求助者”。然后,他们开始四处学习,探索这个问题的答案。他们可能拜访名师,可能钻研书籍,可能自己各种尝试,慢慢地,他们把别人怎么做的搞清楚了,这就是“探索家”。”胖子在探索家这里,画了一个圈。
“当然,这些收集回来的东西有没有用,只能用在自己身上慢慢试。逐渐地,你搭建了一套能解决自己问题的体系。这就是“建筑师”出现。”
“这个时候,你看到了别人的苦难,那些人在经历和你一样的困境,遇到类似的问题。你开始好奇,这套东西用在别人身上,也有用吗?从此刻开始,你开始成为了一个“助人者”。在这个过程里,有些过的体系被证明不适合别人,而有一些特别有用,为了帮助他们,你还会学更多的东西,主动改进它来适应别人的需求。最后这套体系越来越通用,越来越好用,你成为了一个领域的"专家"。”
胖子说着,站起来找到一块扁平的石头,向水面甩了出去。石头旋转着,在深蓝色的湖面上,跳跳跳跳跳,跳了五步,旋出一个漂亮的水漂。小男孩都热爱打水漂。
胖子得意洋洋地转过身问天蓝,“看看这个阶梯,在那些你想做的议题里,你自己在哪个阶段呢?”
“我基本在探索家和建筑师之间——我一直想把这些东西整体梳理一遍,你倒是提醒我了,再做些梳理和总结,就是建筑师了。”天蓝说,“然后呢,我就可以开始用来帮助身边的人了,一开始公益地做,等做出口碑和效果,付费就会很容易。”
“对了,这是不是你总给我送咖啡的原因。”天蓝突然醒悟,“胖子,看不出来你老老实实的,鬼点子还挺多。不过,说真的,我很喜欢那些咖啡,还有谈话。”
胖子说:“我的咖啡可不愁卖,请你喝,你少克我就行。不过你说得对,只要真的帮到人,商业其实是最大的慈善。”
“对了,”天蓝想起来,“那第二个秘密呢?”
“第二个秘密是,其实你没必要等做到“专家”才开始做自由职业,从“探索家”就可以开始了。”
“但是我不专业,我又能做点什么呢?”
“你可以从“探索家”开始积累用户。你可以分享自己探索的知识,分享自己解决自己问题的过程,你也可以号召各种探索家一起相互交流。有那么多“我准备挑战XXX”的账号,有那么多成长打卡群、早起跑步群,这些都是探索家在做的事。等你成为建筑师的时候,你的客群也都准备好了,大家看着你成长,反而更容易信任你。这就是“养成式专家”的玩法。”
“那你是说,我只要整理一下自己是如何走出困难的,持续地输出,陪伴大家探索,这就是个很好的业务?我现在就可以开始了?”天蓝有点不敢相信,这太容易了!
“快告诉我第三个秘密!”前面两个秘密都这么厉害了,天蓝很期待最后一个。
“这是个商业秘密,很贵的哦。”胖子偷偷地凑过头来,小声说,“这五个阶梯上的人分布不均,求助者和探索家是最多的,占80%。一个市场上,专家能有几个啊,不超过二十个,竞争专家席位会累死人的。但是市场最需要的人是谁呢?其实是求助者和探索家,所以你一旦成为了建筑师,就可以开始营业啦。专家往往看不上求助者和探索家,觉得他们很初级,他们也早就忘记了自己当年的样子了。
所以,专家只能给建筑师讲课,但建筑师才有多少人啊。其实,初级才是最大的市场。你也要记得,即使有一天,你成为了专家,也要时刻发自内心地为初级的用户服务。”
这就是我很喜欢村上春树的原因,天蓝想。在耶路撒冷文学颁奖大会上,他说:“坚固的高墙和撞墙破碎的鸡蛋,我总是站在鸡蛋一边。”天蓝提醒自己,永远不要忘记站在鸡蛋一边,即使有一天成为专家。
“对了,如果我有好几个选择呢?那个做亲子读书的老师,最后她选择了哪个?”天蓝突然想起来。
“她也遇到好几个定位的困惑,我对她说:Do something you want.做一个你自己需要、想要的产品,解决一个你真是遇到的问题会更加有力。因为你就是你的第一个受众,你就是这个小众需求产品的第一个用户。你要相信,你的境遇不孤独,你有这种困惑,世界上一定有很多人也有这个困惑。你解决过这个难题,也一定有人需要解决这个难题。
她最后选择了做更小众的家庭教育,但也帮助学完家庭教育的家长们去搭建自己的亲子读书会,帮其他妈妈管孩子,也免费做家庭教育讲座。这样这些全职妈妈,也都能找到自己的事业和收入,解决了她们的问题。”
胖子笑眯眯地问:“你最打算帮谁,解决什么问题呢?这些里面,哪个是过去的你真的需要的东西?你会有你的选择。记得,你没必要成为高手才上路,你可以现在就走上高手之路!”
我没必要成为高手才上路,我可以现在就走上高手之路!
骑车回家的路上,天蓝迎着五色绚烂的晚霞,霞光落下的地方,是她点亮了灯的家。天蓝反复地想着这句话。在她心里,一条道路徐徐展开,原点是自己生命经历里的优势和天赋,另一条是要帮助的人的问题,而脚下的路,是她真正想为过去的自己做的事。
抄书第二遍,成为专家的三个秘密。
第一个秘密,就是专家的五个阶段。
其实,所有专家,都曾经是病人,他们被同一个问题困住啦。自己搞不动,感觉到很多苦难,这就是“求助者”。然后,他们开始四处学习,探索这个问题的答案。他们可能拜访名师,可能钻研书籍,可能自己各种尝试,慢慢地,他们把别人怎么做的搞清楚了,这就是“探索家”。
当然,这些收集回来的东西有没有用,只能用在自己身上慢慢试。逐渐地,你搭建了一套能解决自己问题的体系。这就是“建筑师”的出现。
这个时候,你看到了别人的苦难,那些人在经历和你一样的困境,遇到类似的问题。你开始好奇,这套东西用在别人身上,也有用吗?从此刻开始,你开始成为了一个“助人者”。在这个过程里,有些过去的体系被证明不适合别人,而有一些特别有用,为了帮助他们,你还会学更多的东西,主动改进它来适应别人的需求。最后,这套体系越来越通用,越来越好用,你成为了一个领域的“专家”。
第二个秘密是,其实你没有必要等到“专家”才开始做自由职业,从“探索家”就可以开始了。
你可以从“探索家”开始积累用户。你可以分享自己探索的知识,分享自己解决自己问题的过程,你也可以号召各种探索家一起相互交流。有那么多“我准备挑战XXX”的账号,有那么多成长打卡群、早起跑步群,这些都是探索家在做的事。等你成为建筑师的时候,你的客群也都准备好了,大家看着你成长,反而更容易信任你。这就是“养成式专家”的玩法。
第三个秘密,这五个阶梯上的人分布不均,求助者和探索家是最多的,占80%。一个市场上,专家能有几个啊,不超过二十个,竞争专家席位会累死人的。但是市场最需要的人是谁呢?其实是求助者和探索家,所以一旦你成为建筑师,就可以开始营业啦。专家往往看不上求助者和探索家,觉得他们很初级,他们也早就忘记自己当年的样子了。所以,专家只能给建筑师讲课,但建筑师才有多少人啊。其实,初级才是最大的市场。你也要记得,即使有一天,你成为了专家,也要时刻发自内心地为初级的用户服务。
做一个你自己需要、想要的产品,解决一个你真实遇到的问题会更加有力。因为你就是你的第一个受众,你就是这个小众需求产品的第一个用户。你要相信,你的境遇不孤独,你有这种困惑,世界上一定有很多人也有这个困惑。你解决过这个难题,也一定有人需要解决这个难题。
你最打算帮谁,解决什么问题呢?这些里面,哪个是过去的你真的需要的东西?你会有你的选择。记得,你没必要成为高手才上路,你可以现在就走上高手之路。
抄书第三遍,成为专家的三个秘密
第一个秘密,就是专家的五个阶段。(专家不是突变的,也不是什么神秘的神仙转世,专家也是从小白阶段开始的。为什么大多数人没想到这一层?我也没想过,是因为不知道自己的不知道吗?思维惯性?只会死读书?不懂世界运转规律,不懂发展底层逻辑。那我九年义务学的啥?出来上班上的啥?)
其实,所有专家,都曾经是病人。他们被一个问题困住啦。自己搞不定,感觉到很多苦难,这就是“求助者”。然后,他们四处学习,探索这个问题的答案。(要向外学,不能封闭自己)他们可能拜访名师(链接贵人、知识付费、或其他人脉资源),可能钻研书籍,可能自己各种尝试,慢慢地,他们把别人怎么做的搞清楚了,这就是“探索家”。
当然,这些收集回来的东西有没有用(但是我知识付费,学的东西感觉用不上,是教的人把问题搞得高深莫测了,还是我太蠢了,落地不了呢?不过我现在也不会盲目付费了,没法消化的就是浪费钱了。别人知识付费,也不只是去学习,更看重的是资源链接,人脉。),只能用在自己身上慢慢试(如何试,这里还需要梳理。把一个重点问题先弄出来,然后再根据问题去学习,围绕问题解决的学习才能有效。但是这里的问题是,我梳理不出来自己的重点问题,好像问题很多,很复杂,不知道怎么梳理。死循环了)。逐渐地,你搭建了一套能解决自己问题的体系。这就是“建筑师”的出现。
这个时候,你看到了别人的苦难(观察别人),那些人在经历和你一样的困境,遇到类似的问题。你开始好奇,这套东西用在别人身上,也有用吗?从此刻开始,你开始成为了一个“助人者”。在这个过程里,有些过去的体系被证明不适合别人,而有一些特别有用,为了帮助他们,你还会学更多的东西,主动改进它来适应别人的需求。(助人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一成不变的,旧的不好的知识得淘汰升级,还要学习更多更好的来帮助别人。真难。)最后,这套体系越来越通用,(所以才有人总喜欢搞方法论,为的是通用)越来越好用,(好用是知识的底层逻辑相通,知识适合解决问题?)你成为了一个领域的“专家”。
第二个秘密,其实你没有必要等做到“专家”才开始做自由职业,从“探索家”就可以开始了。
你可以从“探索家”开始积累用户。你可以分享自己探索的知识,分享自己解决自己问题的过程,你也可以号召各种探索家一起相互交流。有那么多“我准备挑战XXX”的账号,有那么多成长群、早起跑步群,这些都是探索家在做的事。等你成为建筑师的时候,你的客群也准备好了,大家看着你成长,反而更容易信任你。这就是“养成式专家”的玩法。
第三个秘密,这五个阶梯上的人分布不均,求助者和探索家是最多的,占80%。(市场状况,市场调研)一个市场上,专家能有几个啊,不超过二十个,竞争专家席位会累死人的。但是市场最需要的人是谁呢?其实是求助者和探索家,所以你一旦成为建筑师你,就可以开始营业啦。专家往往看不上求助者和探索家,觉得他们很初级,他们也早就忘记了自己当年的样子了。所以,专家只能给建筑师讲课,但建筑师才多少人啊。其实,初级才是最大的市场。你也要记得,即使有一天你成为了专家,也要时刻发自内心地为初级的用户服务。
做一个你自己需要、想要的产品,解决一个你真实遇到的问题会更加有力。因为你就是你的第一个受众,你就是这个小众需求产品的第一个用户。你要相信,你的境遇不孤独,你有这种困惑,世界上一定有很多人也有这个困惑。你解决过这个难题,也一定有人需要解决这个难题。
你最打算帮谁,解决什么问题呢?这些里面,哪个是过去的你真的需要的东西?你会有你的选择。记得,你没必要成为高手才上路,你可以现在就走上高手之路!
抄书第四遍,成为专家的三个秘密
第一个秘密就是专家的五个阶段。
其实,所谓专家,都曾经是病人,他们被同一个问题困住啦。自己搞不定,感觉到很多苦难,这就是“求助者”。然后,他们开始四处学习,探索这个问题的答案。他们可能拜访名师,可能钻研书籍,可能自己各种尝试,慢慢地,他们把别人怎么做的搞清楚了,这就是“探索家”。
当然,这些收集回来的东西有没有用,只能用在自己身上慢慢试。逐渐地,你搭建了一套能解决自己问题的体系。这就是“建筑师”的出现。
这个时候,你看到了别人的苦难,那些人在经历和你一样的困境,遇到类似的问题。你开始好奇,这套东西用在别人身上,也有用吗?从此刻开始,你开始成为了一个“助人者”。在这个过程里,有些过去的体系被证明不适合别人,而有一些特别有用,为了帮助他们,你还会学更多的东西,主动改进它来适应别人的需求。最后,这套体系越来越通用,越来越好用,你成为了一个领域的“专家”。
第二个秘密是,其实你没有必要等做到“专家”才开始做自由职业,从“探索家”就可以开始了。
你可以从“探索家”开始积累用户。你可以分享自己探索的知识,分享自己解决自己问题的过程,你也可以号召各种探索家一起相互交流。有那么多“我准备挑战XXX”的账号,有那么多成长打卡群、早起跑步群,你这些都是探索家在做的事。等你成为建筑师的时候,你的客群也都准备好了,大家看着你成长,反而更容易信任你。这就是“养成式专家”的玩法。
第三个秘密,这五个阶梯上的人分布不均,求助者和探索家是最多的,占80%。一个市场上,专家能有几个啊,不超过二十个,竞争专家席位会累死人的。但是市场最需要的人是谁呢?其实是求助者和探索家,所以你一旦成为了建筑师,就可以开始营业啦。专家往往看不上求助者和探索家,觉得他们很初级,他们也早就忘记自己当年的样子了。所以,专家只能给建筑师讲课,但建筑师才有多少人啊。其实,初级才是最大的市场。你也要记得,即使有一天,你成为了专家,也要时刻发自内心地为初级的用户服务。
做一个你自己需要、想要的产品,解决一个你真实遇到的问题会更加有力。因为你就是你的第一个受众,你就是这个小众需求产品的第一个用户。你要相信,你的境遇不孤独,你有这种困惑,世界上一定有很多人也有这个困惑。你解决过这个难题,也一定有人需要解决这个难题。
你最打算帮谁,解决什么问题呢?这些里面,哪个是过去的你真的需要的东西?你会有你的选择。记得,你没必要成为高手才上路,你可以现在就走上高手之路!
抄书第五遍,成为专家的三个秘密(开始觉得这章节浓缩了好多东西。)
第一个秘密,就是成为专家的五个阶段。
其实,所有专家,都曾经是病人,他们被一个问题困住啦。自己搞不定,感觉到很多苦难,这就是“求助者”。然后,他们开始四处学习,探索这个问题的答案。他们可能拜访名师,可能钻研书籍,可能自己各种尝试,慢慢地,他们把别人怎么做的搞清楚了,这就是“探索家”。
当然,这些收集回来的东西有没有用,只能用在自己身上慢慢试。逐渐地,你搭建了一套能解决自己问题的体系。这就是“建筑师”的出现。
这个时候,你看到了别人的苦难,那些人在经历和你一样的困境,遇到类似的问题。你开始好奇,这套东西用在别人身上,也有用吗?从此刻开始,你开始成为了一个“助人者”。在这个过程里,有些过去的体系被证明不适合别人,而有一些特别有用,为了帮助他们,你还会学更多的东西,主动改进它来适应别人的需求。最后,这套体系越来越通用,越来越好用,你成为了一个领域的“专家”。
第二个秘密是,其实你没有必要等做到“专家”才开始做自由职业,从“探索家”就可以开始了。
你可以从“探索家”开始积累用户。你可以分享自己探索的知识,分享自己解决自己问题的过程,你也可以号召各种探索家一起相互交流。有那么多“我准备挑战XXX”的账号,有那么多成长打卡群、早起跑步群,这些都是探索家在做的事。等你成为建筑师的时候,你的客群也都准备好了,大家看着你成长,反而容易信任你。这就是“养成式专家”的玩法。
第三个秘密,这个五个阶梯上的人分布不均,求助者和探索者是最多的,占80%。一个市场上,专家能有几个啊,不超过二十个,竞争专家席位会累死人的。但是市场最需要的人是谁呢?其实是求助者和探索家,所以一旦你成为了建筑师,就可以开始营业啦。专家往往看不上求助者和探索家,觉得他们很初级,他们也早就忘记自己当年的样子了。所以,专家只能给建筑师讲课,但建筑师才多少人啊。其实,初级才是最大的市场。你也要记得,即使有一天,你成为了专家,也要时刻发自内心地为初级的用户服务。
做一个你自己需要、想要的产品,解决一个你真实遇到的问题会更加有力。因为你就是你的第一个受众,你就是这个小众需求产品的第一个用户。你要相信,你的境遇不孤独,你有这种困惑,世界上一定有很多人也有这个困惑。你解决过这个难题,也一定有人需要解决这个难题。
你最打算帮谁,解决什么问题呢?这些里面,哪个是过去的你真的需要的东西?你会有你的选择。记得,你没必要成为高手才上路,你可以现在就走上高手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