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自己的一个爱好,断断续续地写一些东西,无所期待。在这条路上有很多人,走着走着就算了。
还好,我一直坚持多年,并无多大长劲,也懒得去写更多,多数时候想写却无从写起。
为了治懒,也为了提高一下水平,前段时间加了个写手圈,写新媒体的文章。在这之前,不知道新媒体咋回事?
读了很多新媒体的文章,才发现,大部分是一些心灵鸡汤,一些热点爆点,需要鲜明的观点,新鲜的事例,社会的热点。
在那个月里,我简直就是个小白,写得很痛苦,几次坚持不下去,想着还是退回到原来的状态算了。结果还是坚持下来了。
一个月的时间,写作并无明显提升,写出的文章自己也不够满意,但是发现自己更加关注身边,也知道自己的限量。
真正了解之后,我迷路了。
我在寻找一条写作之路,写作者该写些什么?
是尊重内心的感觉,任由文字倾注,不管不顾;还是考虑到读者的需求,迎合市场?
看到纯文学的刊物或平台关注的人数廖廖无几,一直是一个很少的圈子维持着,一些纯粹的东西并不被普通大众欢迎。
毕竟,文学是小众的,无可厚非。安慰自己。那又怎样?
而一些大号产生的十万甚至百万的关注,我不羡慕,却引发思考:究竟是什么让他们赢得那么多的关注?
是因为它们迎合普通大众的心理需求。和这个社会的热点密切相连。关注社会,关注普通大众的心声,这样的文字当然受欢迎。
有很长一段时间觉得有如此多的图书和文字,经典的无人问津,快餐的像垃圾一样吸引眼球,并无实质内容,还污染着心灵,就不想再写了。
偶尔发出去的文字赢得很多朋友的认可。只是随心而写,并没有什么技巧。
甚至不想投稿,不想发表。不想迎合别人而改变自己。
这种固步自封,化地为牢的坚守还有意义吗?
有两种声音:
我就是我,做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看看这个丰富的世界,做一些调整和变化又有什么关系呢?
好吧,我决定中和两者。并不是妥协,而是更好的做自己!
一位多年前的文友说:一定要多写,浪费才情也是一种罪过。
我想,既然文学来源与生活,也要服务于生活,所以用不拘一格的形式去表达。并没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不写呢?
写的过程是一个思考,沉淀,和发现的过程。对自己是一种梳理,并无半点害处。
也是一个静心的过程。在写中安静而丰富。也正好吻合了我喜欢的叙事流派中的“自由书写”。
好吧,就这样写下去。写进生命的深处,写尽平生事。
亲爱的自己,别忘了,一定要注重文字本身的品质。不忘初心。
愿每一次写作都是一次奇妙与昌险之旅。也愿写作的过程变得轻松和顺畅。
在写作这条路上,愿你勇敢做自己!写出生命的多彩与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