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中说:“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但一万小时我们练什么?我们知道原理,也要知道方法论,才有真正的实用价值。最近听了混沌大学(互联网)创始人李善友老师的讲座才豁然明朗。
一、建立认知模型(套路)。
安德斯·艾利克森在《刻意练习》中说,我们不是无目的练习,而是刻意练习。刻意练习的主要目的是创建有效的心理表征。什么叫心理表征?“心理表征,是一种与我们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某个观点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物相对应的心理结构。”通俗讲,就是套路。
业余和专业的区别在哪里?专业练的是套路,业余练的是信息与动作 。套路,在我理解就是背后的逻辑映照,是一种表象后面的科学与规律。就像我以前用电子表格做手工报表的时候,每次都是在多个表格之间互相复制粘贴,再在上报表内用公式核验,每次都是重复的动作。大家都习惯了,但我受不了,就去研究其中数据的规律,摸索用vba建立报表自动复制、粘贴、汇总、核验程序,自我满足感、能力也不断提高。但是你假如仅仅会复制、粘贴,练的再多,也不会成为专家。
一份工作,如果你不去思考这个工作背后的模式模型、方法论,你做20年,都是在重复第一年。重复的日常工作经验,绝无可能建立你的知识,必须在你自己理性思考的情况下,找到这些经验背后的那个东西,磨练那个东西才是成功的关键。
二、高手练的就是套路。
知识、技能 、动作后面都有一些固定的结构,这些结构就是“套路”、“模式”。高手练的是套路,低手练的是信息,无序、混沌。
常见的套路,比如:围棋的定式、编程的算法、律师的案例、数学家公式、科学家定律、......;还有人总结一些模式,如离婚的模式:是否蔑视对方、团队合作的模式:发言是否平均、撒谎的模式:瞳孔是否放大、学而思:课程体系研发、......
还有情节套路:看电视剧,我们常常被情节牵着走;但有人就总结 出剧情的一个套路(桥段):“Always a Bigger Fish(总有一条更大的鱼)”;把英雄从一个危险中拯救出来的拯救者其实是一个更大的危险。
运动员套路:美国高水平橄榄球运动员只有1%时间用于队内比赛,其他时间都是针对特殊技术动作的基础训练。《万万没想到》
棋手套路:研究表明,棋手用来记定式和打棋谱所花的时间,而不是与对手对弈所花的时间,是棋手水平高低唯一重要的指示符。《刻意训练》。
......
套路无处不在,高手练的就是套路。成功=核心的算法(套路)*大量重复动作。有时就像我们到健身房,我们瞎练一通,教练就有他的规范运作,效果也大相径庭。
我们大多作家很少是中文系毕业的。哥伦比亚大学系主任舒尔茨教授给复旦学生讲创意写作课第一课,舒尔茨教学生怎样“听”。让学生描述一个刚才听到的声音,不断追问:那个声音什么颜色,什么形状,什么质感,给人什么联想?他就是在教写作当中的一些基本功。
三、高手还注重反馈。
练习的目的是将套路“内化”到大脑中。人脑掌握一个技能生理反应就是神经元如果经常被一起激发,它们最终就会被连在一起。于是,不同技能在人的大脑中形成了不同的网络结构。
高手与普通人的本质区别:
高手拥有长期正确训练所获得的特殊脑神经结构。
高手和普通人脑子是不一样的,不是先天不一样,而是后天通过刻意练习之后,你的脑神经网络变得不一样,这是高手和普通人最大的区别所在。
为什么高手还请教练?教练的作用就是反馈,在有即时反馈的情况下一个人的进步速度会非常快。
普通人和高手的练习是不一样的,看到的世界也完全不一样。
2018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