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米衙
这个假期,我哪儿也没去。过去的几年,我每年冬天都会去厦门。但是最近没有,最近哪儿都不想去,只是带着孩子去刷本地的各种艺术馆。
尤其是美术馆,美术馆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更换一些美术作品,所以展览永远都是新奇的,百看不厌。
我记得大学毕业时,特别喜欢旅行。那个时候没有钱,坐个破火车,一路咣当咣当就南下了。当然那时候车票也不贵,但是路程要很久,我就一边喝啤酒,一边吃花生米,一边拿出一个本子,手绘沿途的风景,那感觉,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流浪的艺术家。
后来越来越没有耐心了,也画不下去风景,我绘画也从用笔画改成了用壶喷,于是长途也改成了短途,超过3小时的路程我就受不了了。
尤其是我无法忍受坐飞机,要提前两个小时进机场,下飞机后还要那么远才能进市区,随着资历的成长,时间对我而言越来越值钱,所以在路上对我而言是一种煎熬。
过去,我总是在旅行中找灵感、积累素材。我不喜欢景区景点,只喜欢大街小巷。所以我不去那些景区城市,我只去居住城市,我也不去那些高大上的CBD,我只去那些接地气儿充满民间烟火的居民区。我总是在那里去感受去观察不同的人的不同人生,这大概就是旅行的意义。
过去我就是这样积累素材的。后来我做了专栏作家、情感咨询师和职业规划师,我一边给别人咨询规划,一边把这些素材写成作品,从此我不再需要去亲临其境观察不同的人群了,因为我通过咨询,已经了解了各式各样的人的生活方式,对我而言,我已经洞悉了一切。
这个时候,我就开始厌倦旅行了。旅行,不过是从一个你厌倦的地方到了别人厌倦的地方。你不愿多看一眼的地方,正是别人排队拍照的地方。你不愿去吃的店家,正是那些充满好奇的游客去品尝的地方。
刚才出门买菜,发现背包客在街角拍照。那不过是个胡同,不过是辆自行车。它们很普通,但也很美,一面墙,一个自行车,其实就是一个风景,也是一个故事。这不就是先前的我么,那些对居民而言不屑一顾的街角,正是游客所搜寻的美景目标。
当我不再旅行的时候,我才回归了生命之旅。当我不旅行的时候,我没有活在朋友圈,却回归了生活。我不再需要上车睡觉下车拍照,我不再需要看着照片回忆旅行。我不需要,我不需要做那种熟悉每个地方每个风土人情却过不好自己一生的背包客。当我不旅行的时候,我才做回了自己。
有人说旅行能开阔眼界,实际上外部世界是内心世界的映射。卧龙可以足不出户尚且定三分天下,鬼谷子可以不出山而令弟子左右天下。这说明你的眼界和格局与旅行并无关系。
人不能永远在路上,就像植物不能在空中,因此尽早结束旅行,早落地,早壮大,早些像榕树那样独木成林。
永远在路上,永远流浪,永远漂泊,那不是正常人的一生。
旅行容易迷失自我,那些一冲动就辞职买了张票说走就走的人后来怎样了呢?
旅行,在路上,那只是一种生活方式,但却不是生活。当年龄到一定程度时,要把生活提升到一定高度,把菜米油盐变成一种品位,而不是四处吹嘘我去过多少个地方,因为旅行的岁月,只属于拥有大把时间的少年。
走得远了难免走偏,其实人生才是真正的旅行。千万不要去过很多地方却过不好这一生。从此我哪儿都不想去,但并不妨碍全世界都在我的脑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