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班一个男生被整个专业的男生孤立很久了,他们宿舍多次提出让他换宿舍,助理班主任让我作为班长或者朋友和他谈谈。
当我问他知不知道我要说什么问题的时候,他说大概知道方向,我问他知不知道男生对他的看法,他说感觉到了一点,但是他认为那是志不同道不合,他觉得自己用最轻松的状态生活了,不能接受的人也有问题。乍听没错,但是你最轻松的状态,有没有对他们造成影响。话问出来之后,他想了一会,回应该没有。
但是他的室友全部表示特别接受不了的一点是他不爱洗衣服,换下的衣服袜子放好几天,整个宿舍都有刺鼻的味道,根本进不去人。而他却觉得这是他的轻松状态,别人应该接受,用他的价值观大概是觉得,换做你们最轻松的状态我也可以接受,或者说你们和我同样邋遢我也可以接受,你们为什么不能接受我呢。我进一步理解一下,他看来大家一起邋遢他不介意的,别人都不和他一起邋遢他也不介意,但是别人为什么不能接受他邋遢呢。
但是症结不在于你和他们应该接受什么,在于你和他们接受不了什么。如果谈到应该接受什么,什么都应该接受,存在即合理。但是生活在一起,最重要的是互相理解对方的心情,你和他们能接受的东西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他们不能接受的东西对方不能去做。比如他们接受不了你不洗衣服留下的难以容忍的味道,而你接受不了他们半夜群殴你。当你做了前者他们心里的不快和他们做了后者给你带来的不快是相当的,发生同时就是等待爆发,只是时间不同。他对我的话表示深思。
我还听说他总是让别人给他带饭回来,但是从来不给钱,以他的性格我想不是他故意不给,或者说就是他故意不给,他以为大家都是朋友,互相帮忙没必要谈钱,他也总拿别人的烟抽,在他看来无所谓,他可能是觉得将来我也可以给你们带饭,我有烟也和你们一起抽。但是他又忽略了他的懒,他不爱出宿舍,也就没有给别人带饭的机会,出去买烟的机会,别人看透了自然也不指望他,久之也就不同他交往,不帮他,甚至给他脸色。
交往还是建立在等价的基础上,如果你们没有牢固的基础就不要轻易麻烦对方,如果你不能在对方还记得这件事的时间内等价相还就不要去获取来自对方的便利。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包含方方面面,往往最小的事最容易让这个承受极限崩掉,需要和附加是本质区别。你长期住在一个朴素却五脏俱全的小房子里,你只会有欲望和渴望,这是一种附加的感受。但是你长期住在华丽却洗不了澡上不了厕所的大别墅里,你会崩溃,这是一种基础需要。就像你愿意和与你平平淡淡相处但是很有道德的朋友做一辈子的朋友,但是有一天却会毫不犹豫的抛弃总是带给你激情但是道德沦丧的朋友。你可以不做一千件让我感动的事,但是别做一件让我不舒服的事。
他说,我也不是没有为他们考虑过,之前我都是早上起来烧水洗脸,后来木焕说我每天早上烧水吵到他们睡觉了,我现在就等他们醒了才烧水。我问他,所以你为他们做什么了?他说,我不吵他们睡觉了啊。我问,这不是你本来就该做的吗?他不说话。我继续说,你之前的做法吵到他们是你不该做的,他们生气是对的逻辑。现在你不吵他们了不过是改正了错误的行为,不是你为他们做的,是你本来的义务。他换了一种眼神看着我,说了一句口头语又说,好有道理啊。
不知道我理解的对不对,我认为他的价值观是有偏差的。我们该做的和实际做的事其实有很大不同的,很多事不耐琢磨,但是多想想我们的人格才能更完整。能和别人交往,能和优秀的人交往,能和有问题的人交往,能和很多人交往,一步步都是成长和成熟的体现。21岁,我们现在做的事大部分还是义务,和别人交往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素质。等我们能够去创造,希望已经有一个完善的人格做基础,稳固而有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