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宏观经济学原理 -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本章介绍经济学家如何思考通货膨胀与失业随着时间推移的演变。

菲利普斯说明了低失业的年份往往有高通货膨胀,而高失业的年份往往有低通货膨胀。

菲利普斯曲线说明,短期中出现的通货膨胀与失业的组合是由于总需求曲线的移动使经济沿着短期总供给曲线变动。在短期中,物品与服务总需求的增加引起产量增加、物价总水平上升,产量越多,就业越多,从而失业率越低,高物价水平转变为高通货膨胀率,因此总需求变动在短期中使通货膨胀和失业呈反方向变动。

古典宏观经济学说明,货币供给增长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决定因素,且货币供给增长并不影响产量和就业这类真实变量,只是同比例的改变所有物价与名义收入。没有理由认为在长期中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是相关的。

在长期中,失业并不取决于货币量增长和通货膨胀。不管是缓慢的或迅速的增加货币供给,都只是通货膨胀率相应的变化,失业率始终都趋向于正常水平,称为自然失业率。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方程式:

失业率 = 自然失业率 - a(实际通货膨胀 - 预期通货膨胀)

在长期中,预期通货膨胀 = 实际通货膨胀,所以失业率 = 自然失业率,更快的扩大总需求将引起更高的通货膨胀,而失业没有任何减少。

决策者只面临着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当总供给发生变动时,产生的通货膨胀和失业可能更加严重:

- 当失业率既定时,不得不忍受更高的通货膨胀

- 当通货膨胀率既定时,不得不忍受更高的失业率

- 或者既要忍受更高的通货膨胀率,也要忍受更高的失业率

当通货膨胀已经非常高了,降低通货膨胀会造成什么影响?

- 牺牲率:要想降低通货膨胀,必然要忍受一个高失业和低产量的时期,通货膨胀减少一个百分点的过程中,每年产量损失的百分点数。

- 理性预期与无代价的反通货膨胀的可能性

- 沃尔克的反通货膨胀:当宣布一项反通货膨胀的政策时,不能指望人们马上相信

- 格林斯潘时代

- 金融危机使美国符合菲利普斯曲线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总存在着暂时的权衡取舍,但并不存在持久的权衡取舍。暂时的权衡取舍并不是来自通货膨胀本身,而是来自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通常这也意味着来自上升得通货膨胀率。广泛存在的持久权衡取舍的信念是我们以较简单形式承认的”高“与”上升“之间界限不清的诡辩的说法。通货膨胀率上升可以减少失业,而高通货膨胀率却不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