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初上场的奥菲利娅是单薄的,她并不活给自己,而活在他人的言语中。雷欧提斯的警告与波洛涅斯的训诫剥夺了奥菲利娅的自由意志,强给她加上了温柔,或者称作“顺从”。当然,波洛涅斯与雷欧提斯是关心爱护她的。临行前的雷欧提斯不断告诫她要自爱,保持理智的头脑,而波洛涅斯更极力劝阻她停止被哈姆雷特的盟誓所迷惑。面对父兄的压力,她虽有微词,却没有表现出一点的反抗,于是我们知道,在感情与理智的双重夹攻下,她的个人意志是不值一提的,甚至当日常交往都受到限制时也顺从地选择受人摆布。以至于真正做出拒绝哈姆雷特的来信及邀约而目睹他的疯狂时,她缺乏自己的思考,将每一步的动作交给主导她行动的波洛涅斯来规划推动。
奥菲利娅有自己的感情吗?有。她爱慕着哈姆雷特,不吝以“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目的一朵娇花;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瞩目的中心”这样璀璨的言语来赞美哈姆雷特,将自己所有最纯洁的爱情献给他,却顾忌于父兄的责教迟迟不敢表白,想爱又不敢爱。
《哈姆雷特》需要一个容器,好用来糅合国王派与哈姆雷特的矛盾,施放双方攒积已久的怨愤,以在最合适的时候爆发达到戏剧的高潮。不幸的是,奥菲利娅成为了这个容器,盘旋于国王派和哈姆雷特之间,成为双方博弈的棋子。她的架构、诞生、出场,每一步都要活在别人的安排策划之下,决定了她不可能拥有属于自己的情绪堆积爆发,也不会得到过多的心思笔墨以使形象更加鲜明独特。所以我们看到奥菲利娅为父亲所指挥,先是断绝与哈姆雷特的联系,再被用以试探哈姆雷特的疯癫成因。在国王派这里,她是工具,是与哈姆雷特博弈的缓冲区。而在哈姆雷特那里,她又要承受起被拒绝的哈姆雷特的无情质问与辱骂,接受他“进尼姑庵去吧”的羞辱谩骂。面对哈姆雷特的诘责,她痛苦地喊出:“啊!我好苦,谁料过去的繁华,变作今朝的泥土!”宫廷纷争、父兄的操控与爱人的不信任没有留给奥菲利娅任何发言权,风起云涌间,也没有人关注到处于风口浪尖的她,悲伤与哀叹惟有变成苍凉的独白,掷向空庭。
二
奥菲利娅几乎是必死的,她是矛盾的中点,承接起大半暗箭中伤。而当双方矛盾再难调和终于爆发之时,她是唯一的导火索。戏幕中难以为她安插一立足之地,唯有潇洒离去,是最完美的告幕方式。
因此我们看到,当奥菲利娅自杀时,她是极美的,以毛莨、荨麻、雏菊及长颈兰编成的花环作陪,以人鱼入水的姿态沉溺,以断续的古老谣曲收声。这样细致精妙的死亡场景几乎是一场精心安排的小高潮,它过于华丽,以至于失去真实的感觉。她的死是一种解脱,所有关于她的任务全部完成的解脱。因此设下这一曼妙的死亡场景,宣告奥菲利娅的终结,给予她最后的宽慰,死后得以安生,留给受众感觉上的冲击与叹惋,榨干她身上最后所剩零星价值。
没有人真正追究过奥菲利娅的死因,为何王后可以将她死亡的场景描述的清楚明晰,而没有提到有人采取过行动救助奥菲利娅,若是无人在场,这一场景又如何由王后叙述出来。很明显,王后只是为了让奥菲利娅的死有所交代,不至于不明不白莫名死去。
奥菲利娅这一角色从诞生之初,就是为剧情所服务的。莎士比亚将其塑造成了最易操控的天使形象,但她并不是天使。尽管美丽、天真、纯洁等特性强加在了她的身上,她依旧是活生生的人,人的欲望、烦恼与缺也存在于她的身上。她是最引人注目的,先天所赋予的美貌、气质满足着男性的审美与爱情理想,但她同时也是最不受人在意的,剧中她只是个从属,一味接受着家长的安排,身不由己卷入复杂的矛盾纷争中,没有人在意过她的内心感受。奥奥菲利娅不仅是被支配的男性附属品,亦是被操控的剧情牺牲品。哈姆雷特复杂的个性抹杀了奥菲利娅发声的可能性,使得她终于沦为一个被规约、被掩盖、被言说的客体,要靠一场设计死亡来寻求解脱。
奥菲利娅是被自杀的。
三
奥菲利娅也是自杀的。
她是在疯癫的情况下选择自杀的。疯狂前,她喊出了“我是一切妇女中间最伤心而不幸的”。父亲被恋人杀害,兄长去了法国,恋人也被驱逐去了英国,然而这些不幸,都是她独白后所发生的。伤心不幸来的太早,以至于接踵而来的打击袭来,使得她本就脆弱敏感的神经终于塌陷崩溃,丢掉长期以来笼盖在身上的他人意志,捡获表达自己的权利。
在疯癫前,奥菲利娅很少表达自己。她所受的家庭教育不容忍她的冲动存在,如同雷欧提斯临行前波洛涅斯告诫他的那样:“不要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凡事必须三思而行……倾听每一个人的意见,可是只对极少数人表达你的意见”。作为国王的宠臣,波洛涅斯再明白不过谨小慎微的重要,奥菲利娅受到的教育即是这样。波洛涅斯依照自己的人生经历来教育子女,尽可能关闭他们的发声渠道,避免引祸上身,凡事逆来顺受。可她偏偏遇见秉持恋爱自由,大胆追求爱的哈姆雷特,为她带来了一股新鲜自由的恋爱的空气。矛盾就这样产生了:一方面她爱着哈姆雷特,迫切希望得到他的爱;另一方面,从小所受的教育致使她缺乏自己独立性格,万事皆要仰仗父亲,依父亲安排行事不敢越雷池一步。爱而不得的痛苦与道德自律的约束无时无刻不在煎熬着奥菲利娅的内心,却没有发泄释放的途径,因为哈姆雷特疯了,只得闷在心中。
而波洛涅斯与哈姆雷特,亦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作为宠臣,为了献媚他极尽能事来讨好巴结新王,甚至不惜将自己无辜的女儿拉入政治漩涡中,用来试探哈姆雷特。作为王子,哈姆雷特自然是看不上虚伪的波洛涅斯的,甚至对于误杀波洛涅斯,他也只是掷下“你这倒运的、粗心的、爱管闲事的傻瓜,再会!我还以为是一个在你上面的人哩。也是你命不该活;现在你可知道爱管闲事的危险了”。对于哈姆雷特来说,波洛涅斯的死亡并算不得上什么,总该有人为复仇做出点牺牲,但对于奥菲利娅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她对爱情、对生活、都有着明亮丰满的热情与希望,但打击接踵而至。先是被迫断绝与哈姆雷特交往,再目睹恋人的疯癫,对自己辱骂,被讽作低贱的淫妇。绝望之中,她喊出“我是一切妇女中间最伤心而不幸的”。本以为不幸止步于此,紧接着就得知教导自己成长的父亲被所爱的情人亲手杀死,情人又即将被流放到英国。极度的伤心与不幸终于摧毁了奥菲利娅的满腔愤懑,刺痛了她的独立人格,终于使她失去理智,以疯狂控诉任人摆布的命运,使她落得如此下场。
疯癫的奥菲利娅将内心积攒的抑郁洒的干干净净,但过去的悲剧命运以及可预见的前路不幸使她最终选择了自我毁灭,从而逃脱长久以来压抑着的被控制、被忽视的痛苦。我们很难分清奥菲利娅的死究竟是她的自由选择还是剧情必要,但当她跌入水中的那一刻,她是自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