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总是在回忆中过得很快,当思绪抽回时,已经过了三十几个年头。面对着以往的挣扎、痛苦、快乐、充实,得到的和失去的,都将是对未来最美好的馈赠。
一、第一个十年
天真和无知,是第一个十年的底色。
我在河北的一个农村长大,家中排行老二,有着妈妈和奶奶的照顾,有着兄长的谦让,童年的时光无比美好。每逢年节,家中亲戚常常集中到来,当然还有与我同龄的伙伴,哥哥姐姐弟弟妹妹,成伍成群,时而追逐打闹,时而牵手出游,笑声总是萦绕在我们活动的每个空间。而离别也成了一种甜蜜的伤感,每当聚会结束,要各自回家,吵闹最厉害的永远是我们这群孩子,一个个泪眼朦胧的拽着大人的衣角,哭闹着能不能不走。
转眼上了小学,在学校结识了新的朋友,同出同归,亲密无间。在相互的扶持和帮助下,我们的学习成绩也非常优秀,几乎霸占了班里前几名的位置。
那个年龄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每天放学回家,推开门的第一句话永远是:妈,我饿了。
远去的时光,淡然,美好!
二、第二个十年
坚持和忍耐,成就了我的第二个十年。
小学时光匆匆而过,转眼毕业,那年小考,我数学考了100分,而语文只有81分。那时家乡有两所中学,一所是重点中学,十里八乡学习好的孩子都来这里上,另一所是乡中,除了被重点中学选走的孩子,其他一锅端的来这里读书。后者是因为九年义务教育而存在的。我的分数没有达到重点中学的分数线,如果上重点中学是需要交钱的。门槛一千,差一分加一百,而我差三分。当时的一千多块钱对家里来说是一笔巨款。年少无知的我还在继续跟伙伴们没日没夜的玩,全不知其中的利害。心想,就算去了乡中,如果好好学,也是可以有出路的。现在想来,当时的想法是多么天真和幼稚。此时父母也在心里进行着胶着的战斗,最终在开学报道的当天,为我做了一个决定,花钱,上重点!
我在父母的安排下,开始了我的中学生涯。重点中学之所以成为重点,是因为升学率高,之所以升学率高,是因为管理严格,管理严格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强制学习的时间长。每天从六点开始早自习,午饭只有半个小时的时间,之后是午自习,晚饭之后是晚自习,一直到九点多钟才能结束一天的学习。我因为离家只有两公里的路,所以刚开始我选择了走读,这就意味着每天五点多就要起床,晚上九点多才能回家,大部分时候,都是在黑暗里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
第一年冬天,因为天气很冷,白天也很短,我尝试着申请了住宿。从未离家的我,在那个冬天,经历了终身难忘的一段痛苦经历。因为申请住宿比较晚,我被安排在了大通铺下铺的最外边一个床位,紧挨着门口。所谓大通铺,就是将十几二十张上下铺的床紧挨着排在一起,而且并不是一人占一个床位,而是里边能挤多少个就挤多少个。所以我经常被挤得掉下床,冬天凛冽的风从门缝里射入,钻进我的被窝,一次次被冻醒。坚持了几天,我觉得我要崩溃了,没心思学习,整天郁郁寡欢。终于我在一天夜里,鼓起勇气,向我们的班主任反应了情况。最可气的是,班主任居然对一个孩子用起了手段。他先是很关切的询问我的身体状况,然后很苦恼的想着办法,最后又非常诚恳的对我说:老师相信你是个好孩子,晚上关门上锁是很重要的,把你安排在门口,老师才是最放心的。听完这些,不谙世事的我居然信以为真,还心情愉悦的回到了宿舍。为了不再被挤下床,我开动脑筋想办法,从家里拿来两条绳子,在上铺跟下铺之间做了一个拦网,这才不至于每晚睡觉都掉下床去。
从那个冬天之后,我再没有申请过住宿,不管严寒酷暑,不管刮风下雨,我都骑个二八自行车,来往于家和学校之间。
一天晚自习结束,我照样骑自行车回家,阴郁的天空里看不到一点亮光,我摸着黑凭着记忆往前走着,突然身体一震跌下车来。原来是撞在了树上。
一天早晨去上学,大雾,我特意回家拿了手电。但是于事无补,手电的光柱里只是白蒙蒙的一团,什么也看不见。我还是凭着记忆往前走,感觉该拐弯了,但还是撞了一墙。于是蹲在地上,用手电辨别着水泥路与土路的区别,这样一点点挪到了学校。
一次早自习,感觉身体瑟瑟发抖,脑门滚烫,口渴难耐,但还是坚持着早读。那天正好读老舍的《骆驼祥子》,读到祥子从水井里舀出水来大口大口的喝着,竟然羡慕起苦难的祥子来了。
初中的时候还发生了很多事情,现在想起来都倒抽一口凉气,但不知怎么,那时从来没有想到过放弃。
初中毕业,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里的重点高中,也总算对的起我之前的付出。但是,高中的生活,也还是有诸多困难相伴。一年春天,妈妈因为中煤气没有及时治疗,整天傻乎乎的,很多人都不认识了,只是傻乎乎的笑。我看在眼里,心里如压上了一块千斤重的石头,让人喘不过气。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更遭打头风,我在学校还把脚扭了,让正骨师傅捏了好几次都不见好转,心里的抑郁更如漫无边际的乌云压境,情绪消弭到了极点,成绩一落千丈。那一段时间,年轻的我竟然想到了生死。还好我在课文中读到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我痴迷于他的文字,反复的读,反复的背。里边有一句话我至今印象深刻: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那段时间,史铁生给了我莫大鼓舞,让我重新看到了光明。后来爸爸把妈妈带到天津治疗,慢慢恢复正常,我的脚也可以行走自如。我又重新获得了鲜活的生命。
好景不长,高三毕业,我的分数只能上个不太好的二本学校,与我的预期相差甚远。我在极度的消沉中度过了那个暑假,家人殷切的关心和问候一次次被我冰冷的回绝。我在伤害家人的同时也深深的伤害着自己。最终,在家人的劝导下,我做了一个无比痛苦的决定:复读一年。当时我曾写下这样几句话:我迈着无比沉重的脚步又回到了这片令人神伤的土地,略感希望,略带迷茫。在多年以后,我还会从一个噩梦中惊醒,梦中我的付出一切清零,要重新准备高考。
一年之后,我拿到了一个一本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虽然不是什么名校,但对自己也总算一个交代。
三、第三个十年
迷失和浮躁,带跑了我的第三个十年。
大学伊始,我全然沉迷于大学的自由和散漫,同时也尝试着一些改变。因为之前的生活全部被学习所占据,其他能力成为我的致命短板。所以我尝试着参加社团,竞选班干部,跟同学打游戏去融入他们的圈子。慢慢的,我偏离了原来的轨道。我当上了班长、当上了兼职辅导员、当上了学生会干事,人前风光无限,但只是个空心花萝卜,内心的空虚只有在夜深人静时独自品尝。学习被抛在脑后,搞的一塌糊涂,每个学期必有挂科,后来补考不过,改为重修。最后勉强凑够了学分,撑到毕业,找到了一个差不多的工作。但外强中干的状态从学校一直带到了工作中。我在生活环境和社会潮流的极度变化中慢慢迷失了自己。好像忘记了从何而来,也不知到要到哪里去。心里无时无刻不充斥着浮躁和急功近利的情绪,生活被拆成一块一块的碎片,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对未来没有任何的规划,工作和生活都搞的一塌糊涂。
四、三十岁以后的生活,应该怎么过
坚守和希望,支撑起三十岁以后的生活。
因为工作的停滞不前,也因为与妻子矛盾的不断激化,在最近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处在一种极度的伤感之中。伤感无处排解,也急需找到一种突破现状的方法。我重新拾起书本,企图从过往先贤、名人大家的笔下找到一种解决自己问题的方法。因为有人说:“凭借阅读,可以窥探他人之人生,解内心之迷惑,要相信,你所有的困惑与迷茫,这世上一定有另一个人曾经经历过。”于是我只要一有时间,就会打开读书软件,从书中寻觅答案。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我还没有找到能够解决自身问题的明确方法。但慢慢的感觉到自己的灵魂轻盈了许多,内心充实了许多,脚步踏实了许多。我甚至不再担心现实有多少艰难困苦,因为我相信只要内心充实,脚下稳健,总会有柳暗花明的一天。
回顾过往的三十年,有得有失,有喜有悲,但是,正是因为他们,我才知道了,三十岁以后的生活,我该怎么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