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继续《局外人》的阅读打卡。
我从最开始的一丝枯燥和不解的感觉中,慢慢找到了一丝丝与作者的共鸣。我有些理解主人公,理解环境,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那种“局外人”的感觉。
但这种感觉终归还是太浅。仅凭大学时对哲学皮毛的一些了解,并不能让我参透加缪这样一个伟大哲学家想要传递的思想。
虽然看不透,不过还是逐渐看出些味道来。这种荒谬的世界和制度,毫无意义的生活,和真实的自我,形成了天然的反差和讽刺。
在一个社会里,人,想要像默尔索那样做自己,真的太困难。
附每日打卡记录
05 (2020-07-24)
《局外人》第五章中主人公的描述有五个场景:与同事打电话、和老板谈话、与女友聊天、在饭店吃饭、以及邻居来找他倾诉心事。我对默尔索在饭店吃饭遇到一个奇怪女人的场景印象深刻。
作者极其详细地描述了这个奇怪女人就餐的全过程。她吃得非常快,只是为了省出时间在吃饭的间隙,阅读和标记一本预报节目的周刊。她的动作机械而精准,走路的动作也快速而平稳。
这个奇怪的女人在作者的笔下有何深意?我有些疑惑。也许这个女人就是人们重复、机械式毫无意义生活的一种写照。
如果生活只是按照被安排好的固定仪式和习惯来进行,而缺乏来自内心的热情和觉醒,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在书中,反复出现默尔索的女友问他是否爱她。默尔索的回答也始终是:这毫无意义。
我想,这种无意义感也正许是作者想表达的虚无主义的核心。
06(2020-07-25)
《局外人》第六章中邻居雷蒙邀请默尔索和玛丽去海边游玩,并介绍他认识了马松夫妇。在游玩过程中,出现了几个跟踪雷蒙的阿拉伯人。其中,有一个是雷蒙前情妇的兄弟。
正是这样的一次游玩,以及与默尔索并没有太大关系的几个人引发了整个故事最核心的冲突之处——默尔索在阳光下朝其中的一个阿拉伯人开枪了。而开枪的原因很简单,是对方首先亮出了明晃晃的刀子。
对方的这一个动作成为默尔索潜意识里认为自己能够开枪的假定前提条件,这在他与雷蒙的对话中埋有伏笔。
除了这个内在的前提条件之外,诱发默尔索开枪的似乎还有周围的环境。
在这一核心事件发生之前,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笔墨描写了沙滩的环境,毒辣的太阳,流下的汗水,烘托出主人公紧张、烦躁的心情。
在这样的环境、心情和潜意识的“控制”下,这一悲剧性的枪声终于响起。
07(2020-07-26)
没有意外,默尔索因杀人而被捕。按照司法程序,他被委派了一个律师——而默尔索本人其实认为自己的案件很简单,无需律师。
他与律师见面和对话的场景极具对比性和讽刺意味。他认为很简单的案子,律师却认为很棘手。他觉得很热,连外衣都没有穿;而律师却身着正装,一副正经和专业的样子。
律师试图寻找到为默尔索更好辩护的理由和线索。但由于是“假话”,默尔索拒绝这样做。
按照流程,他又和预审法官展开了几次对话。这几次对话,让我加深了对主人公性格和行为的理解。他所作的一切都只是出于本心,而没有顾及到环境和他人的看法。
因此,他貌似生活在社会中,但却实实在在是一个“局外人”。即使,他自己身处被审判的流程中,他也丝毫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当他被问及是否爱她的妈妈,主人公没有犹豫地回答“爱呀,跟所有人一样”。这时,我才有些理解他此前在葬礼上的所作所为。
人的情感可能并不是象表象所看到的那样,他只不过因为没有表现出世俗希望他表现出的那个样子来,便被认为是“冷漠,毫无感情”。
甚至,在预审法官眼里,这种主观的判断都能成为潜在的杀人动机和定罪理由。即使,他参加葬礼和杀人这两件事没有任何相关性。
默尔索的“冥顽不化”,不受法官诱导而说出违背自己本心的话,让法官无计可施。法官终于放弃,不再追究真相,只按照流程进行,对默尔索也客气了许多。
这种虚假的表面和谐竟让默尔索产生了“亲如一家人”的错觉。这真是莫大的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