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从西柏坡出发的“赶考”,告诫全党“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这一重要论述,既向全党发出了继续“赶考”的动员令,又赋予了“赶考”新的时代内涵,为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我不禁回想起了自己的赶考之路。
第一次赶考
我人生的第一次赶考,是在1991年6月30日奔赴县城参加中招考试。那是我十几年来第一次乘坐大巴、第一次到渑池县城,参加我人生道路上至关重要的考试。
记得那天特别热,我们几十个人挤在一辆大巴车上,汗湿的衣服贴在身上,空气中弥漫着混浊的汗酸味。书包里没有水壶,没有零食,没有换洗衣服,只有几本快要翻烂的书和笔记,但大家心中却是莫名的亢奋——为即将到来的中招考试,为第一次进县城的好奇。
一路欢声笑语。
进入县城,从平板桥车站下车,我们顺着仰韶大街向西步行去渑池招待所(即现在的渑池宾馆)。第一次见到如此宽广的柏油马路,许多同学激动得连路都走不稳了!
路过仰韶广场,发现那里热闹非凡,一大群学生排着队伍在敲锣打鼓!我们惊得张大嘴巴:县城的孩子也太太幸福了吧?不走泥泞路、不用干农活,还天天有人带着玩!和他们相比,我们这群农村孩子个个都像叫花子。
进入渑池招待所,我们这群农村孩子更显得灰土土脸。按照惯例,校长要给集中我们开一次考前动员会,地点就在同学们住的最大一个房间里。至于多大已记不清,好像放有二十几张床。看着洁净的白被子白枕头白床单,我们生怕弄脏了洗不干净,所以都站在床边听校长讲第二天考试注意事项。当时有一个同学的嫂子就在招待所上班,给她安排了双人间,引得大家羡慕不已。而我当时的条件,连大房间的通铺也住不起,跟随着姐姐去她打工的服装加工店借宿。好在我成绩优异,对考试充满希望,内心没有丝毫自卑。
中招考试安排在7月1日和7月2日两天。我们报考中师中专的同学在实验小学考点,隔壁就是县委大院。第一场考语文,印象最深刻的是作文《生日》,我写了自以为满意的文章,全然没联想到隔壁县委大院鼓乐齐鸣为哪般!上午考试结束,从带队的语文老师手里拿过书包,一行人激动地讨论着考题,老师问我们作文是否写到党的生日?我顿时懵了!那一刻,才发现自己多么的浅薄无知,简直就是那只坐井观天的小青蛙!沮丧之余,更加坚定了通过考试改变自身命运的信念。所以,接下来的几场考试,我丝毫不敢大意。
那一年,我考上了梦寐以求的豫西师范。
职业生涯,与考相伴
师范毕业,我如愿以偿地成为一名教师,从此与考结缘。
无论何时何地,校园生活都离不开考试这个亘古不变的主题。因此,孩子们的各类考试自不必说,身为教育队伍主力军的教师,与考试更是不离不弃。
进入工作岗位,曾经引以为豪的师范毕业证不再耀眼,与大专学历的同事站在一起已相形见绌。于是在参加工作的第二年,我又开启了赶考之路——参加自学考试。白天兢兢业业教书育人,夜晚灯下苦读自学教材。那时的我们,好似开展竞赛一般,业余时间鲜少娱乐,都在刻苦学习,资料笔记互相借阅,遇到难题共同探讨。临到考试前几天,个个争分夺秒、挑灯夜战。
自学考试安排在每年的4月下旬和10月下旬,地点在三门峡市区各学校。深处偏远山区的我们,需要提前一天请假,乘车前往市区赶考。
我们先一早坐车到县城教体局附近下车,去成教股取考场座次条,再一起乘坐洛阳—三门峡的大巴,中午能赶到到市里。再花几角钱乘坐公交到市百货楼附近下车寻找宾馆。等安顿下来,早人困马乏,饥肠辘辘。有工资傍身,出去吃个便饭,回到宾馆继续临阵磨枪。等到了考点,放眼望去,好多熟悉的面孔!昔日的师范同窗,在此不期而遇。老友相聚,又是一番互相勉励。
就这样一边工作,一边复习考试,历时三年,我拿到了河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证书。
有位同事更是废寝忘食,只用两年就考完了所有课程,令人佩服至极。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给学生一滴水,教师最少得有一桶水甚至一缸水。为永葆教育青春,不再年轻的我,还在不断地参加考试:诸如计算机应用考试、学科能力考试、班主任业务能力考试,以及与时俱进的各类培训考试等等。可以说,考试,伴随着我职业生涯每一天!
赶考,永远在路上
跨越新时代,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社会对“人才”的界定更加宽泛,学生们的考试不再局限于文化课,扩大到综合素质考核。学校的工作重点也随之调整,教师作为教育直接实施者,思想认识和工作方法都需要改进和提高,因此,老师也需要不断学习,迎考而上。
近年来,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国际形式风云变幻,身为一名基层教师,深感个人力量之渺小,不能为国分忧。惭愧之余,唯有努力提升工作能力,提高思想认识,把灾难当教材,教书,育人。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秉承“停课不停学”原则,认真学习网络直播技术,积极备课上课,同时做好孩子们的思想教育工作,干好份内事,不给社会添乱。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文化自信。如何建立文化自信,我个人觉得必须从娃娃抓起,从基础教育抓起。我们,基础教育战线的一分子,责无旁贷!
双减政策已落地,教育改革正当时。如何顺应时代潮流,成为一名令社会满意、家长放心的人民教师,需要我们不断进取,继续赶考!
赶考路上,你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