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流多了,心灵自然变得透亮许多。然而路走多了,我们的心就会更加坦然吗?还有那种岁月沉淀的污垢是否真的能被时间清洗掉?带着这些疑问,我再次徘徊于自己的人生路上。一路走过来,有求知,也有厌恶,忙忙碌碌,本以为可以看到很多东西了,可是那些东西也未必见得就是自己所希望的。世界便是如此,让我们生于此,长于此,见知于此,泯灭于此,似乎这就是世界的一切!
一个人一旦有了这样的认知,就不会甘于现有的,期待着在自己有限的岁月里出去走走,去看看这个世界。或许这也是我们的一些本能反应,抱着珍惜当下的心态去领略那些我们还没有见过的东西,我自然不敢妄加评论。
前段时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段话一时风靡网络,进而充斥我们的生活,让大家原本枯燥的生活一下子躁动起来。
正是那么简短的一段话,散发出人们难以想象的魅力。且不说这样的现象是否正常,但从当下来看,似乎它真的给我们带来了新鲜感。所以刚开始看到它的时候,我也是少有兴致的,又或者说我是蛮欣赏的。毕竟我也曾不止一次幻想过抛开一切,行走于世界各地,领略异族风情,感悟别样的人生,那种人生想想就美妙极了。
可是随着我的思绪平静下来,曾经躁动的心被抚平,理性慢慢主导了一切。我开始有事没事到校园里走走,不在于走到哪里,只管向前。一路上看看行人,看看周围的事物,又或看看那时的自己。那时我想了许多,也放弃了许多。一番整理后,我貌似得出了一个结论。
世界确实很大,可是它也不是我们想看就能看的。这样的结论似乎有点突兀,可是我觉得它还是很有道理的。正如人们所想的,大家都以为可以走出去看看,毕竟世界是客观的存在,主观的我们对于客观事物还是可以认知的。这样的想法且不说是否准确,可在我看来,它确实过于主观了。
首先人们有这样的初衷是一件好事,可是那时的我们只是推崇于美好的表象,而忘却了我们本身就处于世界里。反问一句,此处不能看出美好,别处就可以满足我们空虚的心吗?答案是很显然的,走再多的路,看再多的东西,我们还是看不见我们的心,看不见问题所在。那种状态下,还谈什么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行走其中,放荡其中,走一圈回来,最终发现我们还是我们,世界还是世界,可曾经热衷的心已然多了一份疲倦。
相对而言,“你想与不想,我便在那里。”这样的心境更让我顶礼膜拜,若是我们能够以此来调整看世界的心态,不是很有一番意味吗?
“你看与不看,世界就在那里,没有变大,也没有变小,或许稍有变化的只是我们不平的心。”看世界并不仅仅在于那个过程和结果,而在于我们关注世界的心。若是我们的心态没有摆正,没有认识到内心真正所需要的,那么看世界无异于走马观花,醉汉买醉,其意如此,其结果亦是如此。
看,世界,它就在那儿,有我憧憬的大草原,也有我朝思暮想的大海。那里几乎包含了一切,自然也包含了我。若是我不能静看自己,又怎能游览世界呢?所以尽管我走在路上,可我还是会有意回避一些东西,不急于看我想看的东西,不在乎那种急切,只在于我那还没有平复的心境。
一个人若要做到真真切切去看世界,我想看看这句话还是很有必要的。“在内心里走出去,才能在世界里走回来。”若能如此,我想大家便不会过于困顿行走后的差距,人生际遇的坎坷了。
夜正悄然,月不在,繁星寥寥几许,我们便静坐其中。看,世界就在那儿,有我们的憧憬,也有我们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