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余秋雨先生的第一本散文集,翻开它就像看到了散发着墨迹的历史文字,华夏民族泱泱千年文化的灵魂。
《文化苦旅》一书的源头实际上是来自一个纽约大学的老教授,他奇迹般的游历了我国西南许多少数民族地区,回到上海竟毫无倦色,顽童一般在人群中骑车而双手挽把,引吭高歌!果真是人老心不老。37岁的苏东坡曾把这种行为称为“老夫聊发少年狂”。
我抛弃了所有的忧伤和疑虑去追逐那无家是潮水,因为那永恒的异乡人在召唤我,他正沿着这条路走来。
就像这样余秋雨一路上走过,走走停停。他踩过古代文化和文人留下的深深浅浅的脚印,自然山水已不完全是自然山水,而是一种人文山水。悠久的文化散发带着书卷气息的魅力,它透过纸背熏染着我的心灵,想要脱身却发现身在其中的我居然不想出去了。每一个方块里,总有沉重的历史气压罩住我的全身使我无端的感动无端的愤慨无端的喟叹,更甚的像傻瓜一样木然发愣,一会儿满脑子空白,一会儿满脑子文字。
我沉醉于那些简单的历史文字,仿佛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到过去,即便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我想,城市的图书馆里 有很多储存的古籍,还有讲授古文化的大学,而中国文化真实步履却落在这山重水复,莽莽苍苍的大地上。文化苦旅,中国文化真的是实实在在的苦旅漂泊在风雨中数千余年,政治的斗争紧紧拉住文化向前迈进的脚步。战争中,枪声起落,那时文化一部分早已支离破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无法判断谁对谁错,真正的错也只是归于我们,没有看到太多过去的文化。
几千年了,这印迹浅浅淡淡总有一天会真正被忘却。
文化苦旅实则是凭物质寻求文化灵魂,探寻文化的历史命运,而今天的我们就更不应该忘记,忘记历史,忘记过去,忘记这程文化苦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