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给自己还是给朋友,你有多久没有写过信了?如果明信片算是信的话,我前不久刚给自己写过。
信,读小学的时候开始学习写“信”,写的是邮不出去的信。那会是写作文,题目就是“给xxx的一封信”,如果没错的话,我应该是写给姑姑的,因为那会自己的世界还很小,觉得姑姑就是离我距离最远的人了。
初中转学过,写了两封没有寄出去的信,那会是不好意思寄出去,邮票都贴好了,最后还是没寄。
高中是写信最多的一段时间,尤其是高一。那会和关系好的初中同学就读不同的高中,我又很恋旧,就经常给初中的同学写信,大多都是鸡毛蒜皮的事情,有吐槽老师同学的,有诉说自己的迷茫的,也有对他们的思念,好像过了很久很久很久我才适应了高中生活。那会每周最开心的事情就是收到朋友寄到的信,当时的通讯没有现在这么发达,远点的同学都是靠信沟通和诉衷肠的,班里边还有取信员。那些信我到现在也还都留着,很厚一沓。有的时候回到家还会翻出来看看,稚嫩的笔迹和幼稚的话语,总会带你回到当年青葱的岁月里。
后来高二、高三大家都忙了,也或许都有了新朋友,总之信写的没有那么多了,也联系的少了。再后来上大学,会玩一些“该你了”的电子邮件,大致都是说写上你自己的近况,发给你想让他们知道你近况的人,结果就是有些人会回,有些人不会。从大四那年开始,每次出去玩都会给自己寄明信片,大部分都能收到,也有收不到的。有时就买了写好盖个戳自己带回来。
我想,以后和信的故事会更少了吧。
《见字如面》是黑龙江卫视最近推出的一档节目,也是我今天想给大家推荐的。到目前为止已经更新了四期了,会在腾讯视频上播出。了解到这个节目,是简书推的一片文章里看到的。总觉得自己内心有点小文艺,所以对这种带着文艺气息的节目也就很感兴趣,节目介绍里边也说这是文学界的一股清流。从时间角度看,有古代的,古到秦国时期,兄弟俩写给大哥和母亲的信,有可能是史上发现的第一封家书;有近代的,进到林徽因和徐志摩的故事;甚至也有现代的,有蔡琴写给媒体的……从情感方面看,有爱情,有友情,也有亲情。节目请了两个大学教授作为嘉宾,都说一千个读者心里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两位嘉宾并没有对信件做过多的解释,只是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想法,不过他们会对信件做出时间、背景的介绍。在我看来,对于像我这种历史学的不好的人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节目请了演员作为嘉宾读信件,没有配音,没有渲染,靠自己的理解来读出自己的感情,语音、语调都会影响句子表达出来的意思。高中的时候有个语文老师每次在自己讲错的情况下都来一句“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话说回来他这句话真的说的很对。以前也和朋友讨论过,有事尽量打电话,发消息容易引起误会。所以说,理解很重要。
总之呢,在这个娱乐节目满天飞的时代里,我觉得《见字如面》还是可以看的,很安静,不聒噪,就如她的定位一样,是一股清流。
ps:这篇文字写的很糙,将就写,将就看,以后还是要认真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