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日语阅读中遇到了很多与现代汉语字序相反的词,临时总结一下,分享给正在学日语或者对这门语言感兴趣的你。
奥深
素朴
猛威
限界
実写
脅威
買収
段階
面会
併合
鉄鋼
商工業
平和
老衰
言語
施設
絕滅
芸文
遅速
運命
売買
昇進
運搬
制限
呼称
講演
弛張
風上
住居
音声
方位词:南东、北西……
漏洩:泄露
例如:Amazon、ユーザー情報一部漏洩
劣悪:
例如:このような劣悪な事件の発生
抱擁
旋回
従順(如:従順な人)
【困窮】こん‐きゅう
【期日】きじつ
【住居】じゅうきょ
【塵灰】じんかい
抑圧:動詞
本文:文本
卜占
走行:行走
税関
軽減:けんげん
短縮:たんしゆく
今迄:まで
材木
きょらい【去来】
遅延:延迟
げんしゅつ【現出】亦作「出現」,日语解释为:
[名](スル)実際にあらわれ出ること。また、実際にあらわし出すこと。出現。
肝心(我们汉语说“心肝宝贝”)
…
所谓的“字序相反”是针对现代汉语而言的,古汉语单字为词(所以台湾把我们所说的“单词”叫“单字”,这个从语言学角度而言,更为对应“Word”一词。况且古汉语中“词”没有现代语言学上的意义。日语叫“単語”貌似也不尽合理,毕竟“一人为言,多人为语”。),自由组合的灵活度很高,不存在字序一说。日语的这些词在古汉语中大多能找到例子。比如“運命”(即“命运”)一词,魏晋李康著有《运命论》;再如“芸文”(即“文艺”)一词,古有《漢書·藝文志》,今有饶宗颐先生年轻时所著的《潮州艺文志》,不过需要强调的是古代的“艺文”并不等同于现在的“文字”,“艺”本为动词,是“种植”的意思,所以“艺文”是个动宾结构,不过理解成现在的并列结构也无妨。再如“音声”(即声音),《老子》中便有“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再如“言语”(即“语言”),许多成语还保留了这一顺序:三言两语、自言自语、禽言兽语……
汉语双音化后,就把原本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两个字并列成一个词,如深奥、素朴、威猛。当然,除了一些异体字,没有意义完全等同的两个字,好比上古汉语和早期中古汉语中“声”和“音”、“牙”和“齿”是有严格区分的,所以这种词的两字也有互补互彰的效果。
在双音化之前,字的顺序要灵活很多,只要符合语法(汉语如此灵活、有弹性,至少从形式上看来几乎没有语法),便可“独来独往”,所以写作奥深、素朴、猛威、限界等很正常。反倒是现代的孩子们看古汉语的时候,有时会把现代汉语的思维带入,比如日语中的“非常口”,这是很地道的古汉语遗留,“非常”是两个词(即“非同寻常”),而不是一个词。
方位词的字序非常有趣,日语的顺序正好和德语、英语一样,其实古代中国也是将南北放在东西前面的,虽然极少见明确的“南东”、“北西”这样的词,但透过《史记》等著作便可窥见中国古人在意识层面也是重南北而轻东西的,一般介绍舆地时是按照“南北西东”的顺序。这个其实也很自然,时代越早,越是如此。“南”对应五行中的“火”,对应的颜色是“赤”,这其实就是太阳的抽象。太阳对于辨别方位、采光很重要(就像《圣经》中所说的:“大的管昼,小的管夜”),对于农耕文明也很重要(太阳历,Solar calendar),加之王权(面南而王,谁不想“红红火火”呢?在许多古老文化中,王就是太阳的化身,比如阿波罗、周穆王、埃及法老、日本天皇)、阴阳(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等因素,人们的注意力自然更多地集中于南北。
吴侃所著的《日语词汇研究》一书中,专门有一节探讨上述现象。(1995: 204-5,“字序不同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