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话说在1957年,距今60年前,一位笔名金庸的查大侠在《射雕英雄传》的小说中发明了“华山论剑”这个词。自此,华山在武侠的“刀光剑影,儿女情长”中,拥有至关重要的江湖地位。
作为五岳之一的华山,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千仞绝壁,为高手对决提供了绝佳的场地,《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的三次华山论剑均在此地。不仅如此,它还有颐养天年、绝密储藏之用,《碧血剑》中的“神剑仙猿”穆人清和金蛇密笈皆“藏匿”于此。
华山,在金庸的武侠江湖里,代表高手之争,代表巅峰,代表终极。
2
游华山是三月初春的时候。
不同于南方的乍暖还寒,三月的华山还是很冷,从入口处到山脚下是一条蜿蜒盘旋的斜坡。沿着斜坡而上,还能看到零零星星的积雪,陷在泥土里,湿哒哒的样子。
往上的拐角处,却是另一番景象——溪流伶仃作响,清脆悦耳,像是水流间夹杂的声音,又像是和底下石头碰撞时发出的声音。一层层的阶梯,就修建在溪流边上,可以完全观赏到山涧水流的美景。
越往上走,山越高,越陡峭,水流的落差越大,不复先前的温润。靠近点,还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水汽,如同调皮的孩子,在你的脸上、身上捣蛋,你只能一脸宠溺地看着。
华山的奇险,岂止于此,面对千尺幢和百尺峡,才真正领会到华山的魅力。
千尺㠉,是一条峭壁上的大裂缝,陷在两旁的巨石之间,台阶坡度极陡,每级台阶的宽度不过三分之一的脚掌,幸好两旁都有可助攀爬的铁链。站在阶梯上,仰望天际,一线天开;俯视脚下,如临深渊。
过千尺幢,马上就是百尺峡,全长仅46米,仍是华山天险之一。这里势危坡陡,石壁峭立,通道狭窄,上有悬石,摇摇欲坠。每一步都能让人心惊胆颤,有诗状其险曰:“幢去峡复来,天险不可瞬。虽云百尺峡,一尺一千仞。”
3
怀着多年来对武侠的憧憬,登上了“华山论剑”之地,金庸先生手书的石刻便在这里。一支笔成就的伟大,让人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地趋之若鹜,恐怕也只有他了。
不敢相信,就这么走进了“武侠江湖”,连吹过的风都带有几分“刀光剑影”的寒气。这里,也许曾经走过提剑登山的大侠,乱石穿空里,还能找到当年刀剑留下的痕迹,想象高手对峙的惊险场面。
现在,无需穿过山林石涧,在北峰的云台山庄坐缆车,不会轻功,也能“飞”上去。
放眼望去,云环雾绕,不远处还有隐约可见的山峰,形成群上环绕的气势。懂轻功的侠士应该起身一跃,便能从一个山峰到另一个山峰了吧。
而我们,只能张望着,连走到边上都是颤颤巍巍的,探着头,想透过朦朦胧胧的雾,感受一下俯视山脚的快感,哪里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霸气。
其实,站在这里,如果没有石刻上的字,已经很难联想到当年“华山论剑”的盛况,只有熙熙攘攘的拍照人群。
匆匆地一声“咔嚓”,仿佛切断了和过去的关联,向世人宣告,年少时期的武侠梦已经结束了,它就在这里,消失得无影无踪。
更有甚者,一群慕名而来的人,面朝华山的地标,在朋友圈写下:”华山论剑“,到此一游。什么武侠,什么江湖,那都是不存在的。
也许,这就是“华山论剑”的现世江湖吧!
4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这是80后,90后青春年少时,魂牵梦绕的武侠江湖。
当他们长大后才发现,那都是虚构的,现世里没有荡气回肠的江湖情谊,也没有“宝刀屠龙,号令天下;倚天不出,谁与争锋”的神兵利刃······
理想的破碎,割裂的不仅仅是对华山的憧憬,连同曾经的武侠情怀,都消失殆尽。
天大地大,奈何容不下一个小小的江湖!
大侠归隐,伊人已逝,我们也一同老去。时光带走的,不仅是血雨腥风的江湖往事,还有一代人的集体回忆。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华山依然巍然耸立,只是没有了武侠的加持,难免沦为旅游景点的“圈钱地”。
武侠江湖,最理想的结局,是不战而胜。
现世,最极致的追求,是勿忘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