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椒鸡吃完了。一只近三斤的鸡,经过麻椒的浸润,满嘴都是爽翻天的麻椒味儿,可想而知辅料麻椒功不可没。
一堆鸡骨和半盘麻椒,我感叹:这么多麻椒真是浪费了。妹夫接过一句:你可以留下来再烧一个鸡。
妹夫的一句玩笑话却打通了我记忆的任督二脉,脑花里闪过了干煸豆角的倩影。
我和康先生初识,他是在读研究生,我刚毕业拿着微薄的薪水。我们都爱一道菜——干煸豆角。干煸豆角以架豆王为主料,干红辣椒为辅料。和麻椒鸡比较相像的是,主料须得大量辅料才得以入味。辣椒是一盘干煸豆角辅料中的主角 ,豆角和辣椒的量平分秋色。每次食用完一盘干煸豆角时都要惋惜盘底的辣椒倒掉是多么浪费。
后来,我们就改在饭馆吃饭为打包带走。二十几岁的我们是如何也无法完成在饭馆将仅剩的辅料的残羹打包回家的举动。在保全了尊严后,接下来,我们俩自自然而然实行了资源再利用,记不清楚了,但很多次。
我再重提旧事,康先生也不无感慨:那时真的很穷。
幸亏,我们当时很穷,幸亏我们这“独具匠心”的节省。不然哪来这么值得回忆的过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