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要走的路很多,但紧要处就那么几步。”
最近在图书馆的时候,又看到了路遥的《人生》就拿了回来。
第一遍读是上初中的时候吧,对生活的无知,我没有对这本书留下很深刻的印象。现在读来,一下午都舍不得离手。
小说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描写了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构成了其故事构架。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也正是体现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
回到农村
高加林是有野心有抱负的年轻人,在同龄人中出类拔萃,唯独是农村老汉的儿子,没有背景,没有人脉的支撑,民办教师的职位被人顶替,从教书育人的知识分子变成面朝黄土的老百姓。
他自我放弃、愤世嫉俗的时候,是巧珍,用善良真诚去温暖他,把他从痛苦的边缘拉了回来,重新积极面对生活。适应了农民的身份,但心中依旧不时燃起对外面广阔世界渴望的火焰。
离开农村
机会来了,高加林的叔叔调回本地做官,他得到了记者的职位,回到了县城。挎着相机,体面出入各个场合,身材挺拔,长相俊朗,很快成为了县里的风云人物。黄土的孩子忘记了根源,在一切都在变好的时候忘记了原来的自己。
这时,一个可以陪他畅聊世界的现代女性黄亚萍出现了。他们学识相同,兴趣相通。在黄亚婷炽烈的追求面前,在大好前程面前,高加林抛弃了巧珍。与黄亚婷高调的恋爱,罗曼蒂克式的爱情,彻底冲昏了他的头脑。
回到农村
“明知道他眼前升起的是一座虹,但他宁愿让自己把它看做是桥。”
好梦难圆,高加林通过关系得到城里工作被人告发,重新回到农村。
褪去了骄傲,重新站在黄土地上,但他已经把金子般的巧珍弄丢了,在德顺爷爷的面前留下来眼泪。
全书戛然而止,却留下了无限的空间,也许加林以后会重新崛起,继续教书,也许他会一蹶不振,平庸生活。
柳青在谈及《人生》时说道:“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也正如书中所说:“人生要走的路很多,但紧要处就那么几步。”在人生的选择点上,我们向左还是向右,不要迷失了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