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些想法,关于内卷、躺平和生活,思考了很久,今天想记录下来。
一、内卷
相信大家对内卷这个词都不陌生了,从2019年到现在,好像都在一直讨论着,内卷已经从原本农业上的含义衍生到了各个方面。现在就举两个例子分析一下内卷到底是如何卷的。
(1)考试
说到考试,这就要分两种情况讨论了,一种是选拔性考试,一种是通过性考试。
-
选拔性考试: 如高考,考研,考公,这是最“卷”的,很多时候能不能考上不光看自己有没有努力,还要看别人有没有努力。虽然竞争大,但在“卷”之后对个人的能力也是有一定的提升,比如别人考研背了1万个单词,自己只背了8000个,考试没考过人家,很难过,但又的确已经尽力了,换个方式想,还是有很大收获的,因为学到的知识是属于自己的,这次虽然没考上,但相比那些看着报录比就放弃了的人已经强了很多。
通过性考试:如四六级、期末考试、执业资格考试,这就不存在“卷”了,虽然考试有一定难度,但是不存在相互竞争,能不能通过完全看个人努力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所以不能拿内卷当不努力的借口。
(2)工作
工作内卷也要分两种情况讨论,一种是找工作,一种是工作岗位上。
-
找工作:怎么说呢,现在找工作不难,但找一份好工作是真的难。拿金融和it两大行业来说,本来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已经够多了,再加上还有很多非科班转行,就导致两个行业中低端从业人员过度饱和,一线大厂不断提高招人的学历和能力门槛,所以没有一份好看的简历,就连参与内卷的机会都没有。想要在一线大厂有参与内卷的机会还是要好好读书,考个好大学,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不然连简历筛选都过不了还谈什么内卷。
工作岗位上:卷与不卷是门艺术,在一个很公平的平台,努力或许能得到应有的价值回报,但在一个不透明的平台,或许你的努力只是在帮别人创造价值。工作中得到的回报和评价是来自很多方面,不管怎么说,努力工作的人都是值得尊敬。
二、躺平
躺平是相对的,下面也要分两种情况分析,看看如何定义“躺平”。
(1)没有主动加班被认为在“躺平”
个人觉得这种理解是错误的,如果一个人尽责尽责把本职工作做好了,创造的价值对得起获得的报酬,这样已经是非常优秀了,并不需要再通过主动加班来获取所谓的“进步”。
除工作量巨大的任务外,通常不能用加班来论英雄,大部分的加班其实是工作效率低下的表现,同时也消磨了很多年轻人的休息时间,与其通过低效率的加班来获得领导的认同,不如花点时间思考一下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总结经验,提升工作质量。总的来说,这一部分人并没有在“躺平”,相比那些在工作时间没有完成任务的人已经算非常优秀了。
(2)没有完成本职工作,整天摸鱼划水
这一类人肯定是“躺平”的代表了,不管怎么样,最基本的职业素养就是拿了工资,做的事就要对得起这份工资。
一个系统性的项目或工作都是以组件化的方式细分到个人,很多时候有偷懒的人,就会有加班的人,因为从整体的角度考虑,偷懒的那部分人的工作就会转移到已经完成任务的人身上,导致做得快做得好的人要加班,摸鱼划水的人却轻轻松松跑路。
有这样的情况出现,其实也是管理的失败,作为管理者应该考虑合理地配置资源和调配人员使用,而不是把过多的工作分配给所谓“能力强”的人,不能因为有人工作能力强,他就要多做而外的工作,这是不合理的,因为这样会把整个工作氛围给搅乱了。
三、生活
现在已经到了21世纪,科学技术要是与牛顿时代做比较不知道发展了多少。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烦恼,下面也举两个例子。
(1)工作和生活很难分开
可能大家觉得最好的状态就是生活跟工作分开,上班的时候认真工作,下班后的时间属于自己。可真能做到这样吗,也许能,但是很难。
聊天工具的出现本来是为了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显然这一点已经实现了,但它也拉近了工作与人的距离,用现在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有微信的地方就有工作到达”。原本聊天工具的属性被办公挤掉了大半,导致一天会有很长的时间被工作支配着,下班后也是如此,因此产生大量的生活疲惫感。
(2)每天获取的信息过量
在万物互联的时代,信息交流的渠道在不断拓宽,每个人一天获取到的信息数据量是巨大的,但人脑类似于电脑的cpu,每天获取到的信息都要经过处理,不管是有用的信息还是无用的信息,在处理的时候都需要耗费能量,这就是为什么明明没有做体力劳动,玩了一天手机还那么累的原因。
在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下,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用较少的时间获取较多的信息量,比如看电视剧要开倍速,所以短视频平台因此而生。其实要适当给生活做点减法,就算不刷微博和看短视频,对生活也不会产生什么大的影响,反而还会多出一些时间让自己好好休息。
我们都是地球上微茫的个体,大家都在相互影响着,共同推动了时代的前进,也同时被时代推着往前走,没有谁能慢下来或停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