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十二怒汉》之后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一位老先生所说“这位先生一直孤军奋战 跟我们对抗,他并没有说这孩子「无罪」,他只是说他无法确定「有罪」,要独自对抗他人的荒谬言论,并不容易,所以他孤注一掷争取支持 于是我就支持他了。因为我赞同他的动机。”我觉得这句话让我特别感动,这种“动机”不是简单的看到事物的表现就随意的判断,这个判断后面承载着一条人命。既然身在其位,就必须负责任的去做,而并非是为了早点结束去看球赛而随意下结论。
这部电影里,让我很钦佩的是上面那位孤军奋战,孤注一掷的先生。他作为一个陪审员,他所做的一切,毫无疑问的为那个孩子带去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公正性,让他有更大的希望去免受他本不应该遭受的苦痛。而这些,他本可以不做。但是,他就是做了。
感受颇深的还有那个国家的法律制度,十二位陪审员必须全部同意有罪才可以实施刑罚。从电影里面就可以看出,这个条件的达成其实很困难,需要靠陪审员们缜密的逻辑和孤军奋战的勇气,方才能为嫌疑人博得一线生机。这一点,不仅考验每一位陪审员的法律意识也考验着他们国家的制度。
我突然想起一个故事,发生在中国,那是一个冤案,当他们抓到嫌疑人的时候,用各种方法去逼迫他们承认“犯罪事实”,用各种假设去达成所谓的证据,用你是嫌疑人你就有罪的想法去掌握证据。而在这里,他们没有逼迫这个男孩,甚至没有去掌握他自己提供的证词,完全取证于他自己以外的调查。这样的制度有时候真的能避免很多屈打成招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