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的时候,计划着带孩子们去南方转转,一来是今年春节我的假期比较长,二来是孩子马上就上高三了,也要面临着人生的第一次选择了,让他们走走看看各个城市,有没有喜欢的地方。想法即起,没有完全计划好行程,就订了年初一的机票,妹妹一家也随行。我们就这样出发了。留下爸爸在家值班。
第一站,我们到了杭州,临行前看了天气预报,有两天有小雨,但南方的气温高,也并未觉得冷。晚上我们住在奥体中心附近,对面是杭州体育馆,开窗就能看到大小莲花,旁边是杭州世纪中心,一座倒着的大秋裤,晚上的景色似乎比白天更美,在灯光的加持下,街边也没有多少的行人,更显得静而美。
到达时已是晚上,街边的店铺都已关门,楼下却还有一家烧烤摊在营业,是正宗的东北烧烤,入住后,妹妹和妹夫忍不住去买了些回来,孩子们在经过一路的奔波后,吃得格外香。四个小伙子吃饱喝足后,美美的睡着了。第二天睡到自然醒,拉开窗帘,还没有下雨,但是天色有点阴。匆匆吃过早餐后,我们便赶往了西湖,地铁非常方便,在杭州走到哪里都可以刷支付宝,快捷又顺畅。出地铁后,我们从钱王祠开始逛,本想坐船游览,但是人太多,不想排队,就沿湖边转转,湖边的景色也很美,一步一景一点也不为过,游人众多,却也被这美景所掩盖了。坐下来看湖水,清澈透底,时不时有小鱼游过,这几年西湖的水比前几年好多了,看不到乌黑黑的杂质,透底的水草清晰可见。走累了,吃点喝点继续走,离雷锋塔并不远,但票也早已售完,远远看看也不错,塔对面是一座慈净寺,香气不断从里面飘出来,当年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景象一下涌上了脑中,佛教的兴盛在南方地区自古以来就很流行了。
走到实在太累了,我们坐上了环湖公交车,路过断桥时,只能看到人,却看不到桥,今年是蛇年,大家都到西湖断桥边找白娘子和许仙了吗?如果断桥断了,那一定是被这些游人压断的。每天满负荷的过往,大家只为了到桥上走一走,能看到几分景色呢?下了公交车,我们去了杭州最繁华的湖滨银泰广场,这里也是人满为患,因为在湖边上,所以更多的是玩累了的人过来吃饭,逛街。因为商场实在太大了,我们找了家本邦菜馆吃了一顿饭,尝了尝当地的特色菜,高兴地回府了。这一天看到了杭州城的美景,却没见着见个本地人,可能本地人自觉地把空间让给了外地游客,他们都在家中不出来挤了。这一天虽然累,却没有感觉这个城市的无序,好像游人虽然多,但都井然有序,排队进景区,排队坐游船,排队吃饭,排队坐车。
第二天的行程是去浙江大学之江校区,走的时候,正好下雨,我们七个人只带了一把伞,还好我们都穿的防水衣,雨淋在身上并不能打湿衣服,戴上帽子,比打伞还要方便。南方的雨,绵绵的,下雨的时候气温也并不低,所以也让人感觉不到冷。走近校园,马上被眼前的景色吸引了,这是座美式校园,建筑风格多是美国风情,钟楼,教室,图书馆,都是有年代感的小楼,红砖,黑窗,尤其是钟楼,更像是哥特式的建筑风格,远远的一座小楼,以为是教师的宿舍,走近一看,原来是女生宿舍。
清悠的小路蜿蜒而上,校园中很多粗壮的参天大楼,枝冠强大,有的粗的需要两个人合抱才能围一圈,它们见证着这个学校的发展。在绵绵细雨的加持下,空气湿润,古色古香的建筑仿佛让人置身于欧洲中世纪的环境里。我拍了张照片,发给国外的同事,感叹于这个地方和欧洲的森林里一样的感觉。学校面积不大,因为建在山上,环境幽静,周边也无商业街区的打扰,更适合文科类的学生在这里静心读书,所以学校的法学院,经管学院都在这个校区,想像着在这样的环境里读书,或找个树下坐一天,在校园的一角,远眺前方,便是壮美的钱塘江,那条闻名的公铁两用桥便在不远处,另一边是建于北宋年间的六和塔。处处都是风景,处处都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既有古风传承,又是现代网络技术发达的现代化城市,春节期间爆红的Deepseek, 春节晚会上的机器人,游戏黑神话,阿里,无不都是诞生在此。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杭州对于科技型创新企业的扶持做到了极致。这座城市既适合居住,又适合创业。
回去酒店的路上,遇到一个很健谈的杭州司机,他滔滔不绝地讲述着本地老百姓的生活,说这个时间,杭州人都在家里打打麻将,喝喝茶,不会出门的。杭州周边的民宿和农家乐很发达,夏天天气热的时候,或者周末,杭州人会出城去,到周边的安吉,或者余杭的山上,找间民宿,一百块钱一天,三五好友相约,打打麻将,玩两天再回来,杭州的小姐妹很会享受,玩够了再回来上班。这几年上海的退休老人们也很多来这边度假的,有的一呆一两个月,环境好,吃的好,都是农民自己家种的菜,喝的是山泉水,健康又养生。听着他讲,越发对这个城市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