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 的《将进酒 君不见》“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归。”
我就开始了思考,大概我只是相信自己的眼睛,看见的东西,海水在太阳的照耀下,特别是南回归线,北回归线之间的大海,随着温度的升高,不想做海水的水分子,跑到了海面上,随着温度的升高,蒸发到了天空中,他觉得在天空中好美啊,可以自由的飞翔,变成了美丽的白云,就像棉花一样,一垛一垛的垛在那里,俯瞰着地球上的大海、陆地、树林,高速列车,山东地面上的地铁,多美啊!心想过一段时间就得换一换自己的生存环境,老做,大海有什么意义呢?
人们赞美白云,白云悠悠千载。只是很长一段时间过后,又感觉到了做白云的不美,到更高的地方去看一看吧,又能看见啥呢?结果却变坏了自己,变成了黑云。他很气恼,怎么办?不容许他瞬间的思考,立马就让它变成了小雨点,就来到了世界的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此定格在那儿,变成了白雪。因此珠穆朗玛峰最高,他只能选择让自己跌的少疼点,也有他的许多朋友来到了青藏高原,这是北半球冬天的时候。
到了夏天,青藏高原温度升高,白雪又融化了,变成了水珠,经过青海,黄河三峡,甘肃,内蒙山西、山东等等,还是融入了大海,经过漫长的陆地跋涉,长达六千三百多公里。我只想说的是,在陆地上奔波的黄河,是人们看得见的,在空中变幻的黄河,人们是看不见的。或者说,也许变成了长江,等其它河流。
大海和天空的变化,天空和陆地的变化,就这样持续着人类的生活。
只是黄河有可能不是原来的水珠组成,也可能原来的水柱在空中遨游到了美洲,到了欧洲,到了南半球都有可能。这样在海上,在空中,在陆地无限循环。
人类生死是一体,生就意味着死,死就意味着生,没有必要悲伤。想起了横轴纵轴组成的坐标系,第一象限就是人活着的状态,横纵都是正数,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年、青年、壮年、老年,这是人生存的状态,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高度,长度,只是人不同,高度长度也不同。只是有的人高而长,有的人低而短。就像正弦抛物线一样。
死亡的状态就变成了第四象限,人们也看不见了。如何运化到生的状态?也就不知道了。嗯,这种运化高深的人是明白的,每个人都不是无缘无故的来到了这个世界上,据说是还债来了。越思考也就越明白了,还完债了也就走了。
曾仕强教授说:这个世界看不见的一切决定着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不是人类所能主宰的。只是我们局限于自己的思维中,自己的思维不能够达到的地方,就认为它不存在。这样是不合适的。既然有了这样的认知,在今后的生活中就不能有想不开的地方了。
一切都是顺其自然。也都是在适合存在的地方存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