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晨光未至的清晨,向着雪乡出发的旅行团便已集结待命。在张小翠想来,这将是一场轻松又惬意的旅途,不仅是因为他对于报团费用的满意,更是因为他早已对雪乡有了自己的期盼。
要知道人一旦有了盼头,那就会在想象中先勾勒出那个向往地方的模样,不断的用一些有的没的壮丽景象继续对它加以粉饰,最后再经大脑不时的刺激。
因此,人往往还未动身,心早已到达远方。
上了车,各自落座,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向往”与“憧憬”这一类的词汇。此时一个膀大腰圆的男士跟在最后也坐上车,操着流利的东北话让大家先放置好行李,同时找寻着自己放在车上的话筒。
导游是当地人,长着标准的东北人脸,一种说不上来的和谐感,如果硬要描述这种和谐,那便是“ 当你看着他的脸时,他说出的一口东北话你会毫不诧异,甚至觉着本该如此。”就这样,坐得满满当当的旅游大巴车朝着大家心之向往的目的地驶去了。
一路上,热情的导游为张小翠他们讲解了许多的当地景点与风俗,那绽放出的灿烂笑容仿佛已然置身于雪乡的大街上,冰天雪地中却格外温暖。
“总之呢,大家来到这个地方绝对不会失望。中国冰雪在龙江,龙江圣雪在雪乡!”
其实有没有这个响亮的标语都不重要,人们本来也就趋之如骛,抱着一探究竟的心态。只是有了这么段顺溜的话语,就好似又在应验着每个人的选择与品位。
说完了风景,他便滔滔不绝的讲起了“游玩项目”,这或许才是重头戏。但也不知怎么的,本来原本灿烂的笑颜在我看来好像稍微暗淡下来了一些。
回过头想想,或许“游玩项目”真是重头戏,只不过并不是对于我们而言。
把一整套看起来像是“罐装”的说辞讲出来之后,就到了报名收钱的环节。其实当初报旅社时是有人和张小翠提到过这一点的,但属于上车后自行选择项目,不强迫。
报名的环节进行到一半,思考了一番后:张小翠发现自己陷入了两重困难。
一方面,是面对他急躁又带有些许凶煞的神色,仿佛不报名就欠下他一个人情。
另一方面,是来自小翠自己的内心。因为坐在偏后排的他摆明是可以望见前排旅客们的报名情况,宛若“多米诺骨牌”般的顺利,大家无疑都是抱着花钱享乐的心态搭上这班客车的,这一幕或许在大家还未落座时就冥冥中已经确定下来了。
只是,
出门游玩:花钱并没有错,享乐的好心态更没有错,但有一些“乐子”是我们可以预见它的内容的,甚至已经可以事先在脑海中过一遍那其中的感受。
用一句话来说,就是还没玩儿就已经知道玩完得后悔……
相信每个人在报团或者自由行的游玩过程中多多少少都会遇到这么一两次这种自我安慰的心理变化,碰到明知没太大意思的项目却最终硬着头片迎合着别人掏钱报了名。
之后的一路,怨声弥漫,哀嚎一片,一句句“早知道”开头的句式从嘴里自动化的叨出,就好像参与这个项目是为了印证一个小时的自己是个“小傻子”。
“但既然可以事先知道这是一条无趣且乏味的旅途,为什么大家更多时候还是会选择踏上呢?”张小翠边说着他的故事边仰着头提出这个他胸有成竹的问题。颇似一位哲学系的教授。
“答案或许有两点,皆与心理学相关。”
“一是因为印象管理,当每个人选择和他人共同加入到一个活动(一段旅行)时,大家就已经被'捆绑'在了一起,每个人的选择便也影响着这个集体的选择。许多人是担心因为自己的不合群导致了群体中出现对自己不满的声音,或是造成不好的印象,于是最终决定了硬着头皮委屈自己,不让自己掉队。”【可兴许每一个都是这么想的,结果反倒变成大家都在委屈着自己……】
“二是羊群效应,这就好理解了。当自己犹豫不决时跟随大众总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毕竟大家的选择是不会有问题的。哪怕出了问题也有别人和自己一同承担,一同面对。”
说着说着,张小翠好似露出了洋洋得意的表情,他继续说道:“但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经历这种心理变化,这一部分的人被叫做少数派。遵循自己的内心,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作让自己舒服的决定。只不过这也必然伴随着一些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