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5-28 晴 尽早定下,尽早给公司的人消息。
当我打下父亲这两个字的时候,我的内心都一阵颤抖。
别想太多,想到什么就去做什么,效率也需要,自律也需要。列九个问题?
1.我们公司的愿景是什么?
2.我们公司的产品是什么?
3.我们公司的核心能力是什么?
4.线下线上如何结合可以发挥最大的作用?
5.我们要做真正的内容创业吗?我们要不要做真正的线上产品?
6.我的职业规划是什么?如果我想成为培训师和做企业文化企业战略方面的事情,我能应该从哪儿下手一步步成长?
7.近期较长一段时间,公司的乐活大赛肯定难以收手,我可以提供什么帮助?(以证明自己的价值。)
8.我做养老行业的本心是什么?如果与党校长的发展战略相悖,我如何推动这个初心?
9.我在公司能够汲取的养分是什么?能够创造的价值是什么?(理想情况与现实情况。)
父亲,你让我如何解开这个心结呢?好久没学心理学了。
今天能把任务们都完成吗?一会儿还要打电话,学长今天有面试,就不给他打了。
到此为止吧,晚点回家,在公司多活动身体,你每天会骑车的。
只有挺住,北京不会亏待你。如果有幸可以荣归故里,不要忘却本心。加油!
读《亲历美国教育》有感。
这本书的作者是著名居美数学家丁玖,他的资料我没有查——觉得没有必要——所以就不好多介绍他。我们就开门见山直接聊书吧。
作者在一开始的序中,表明了他写这本书的原因,这是为了那些焦急和迷茫的家长和他们的渴望成才的孩子写的,写自己亲身经历的美国教育,是为了和中国教育形成比较。
解读:1.我在美国混得很好,碰到的人很好,观察到的制度建设和文化氛围都很好。
2.中国教育问题太多了,孩子又累又缺乏创造力又不会独立思考。中国家长太着急了,恨不得让孩子用跑百米的速度跑马拉松。
3.美国教育看重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中国教育看重的只是分数。美国教育教出来的人才都是有真才实学的,中国教育教出来的人才大多弄虚作假。
4.虽然中国学生在青少年阶段的知识储备多超过同时期的美国学生,但长远来看,中国学生无论是学术之路还是人生之路都没有美国学生美满。
5.美国的大学无论是在教学、科研还是招生方面自主权都较大,而中国的大学凡事都要听指挥。
收获:1.中国的教育落后美国至少有五十年的差距,这种落后是教育制度教育文化和社会环境等全方位的落后。
2.美国教育的过人之处就在于它是科学的教育,充分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
3.中国教育的不足之处有很多表现,比如孩子的课业压力大,孩子只会服从老师不会独立思考,中小学教育全都围绕高考指挥棒展开等等。原因也有很多,比如家长把自身荣辱和家族命运压在孩子身上,整个社会好面子不好里子的氛围,大学招生没有自主权等等。
书评:1.整本书主旨不明晰,前半部对于不想了解赴美学习的历史的人来说非常鸡肋。这本书其实可以分成两本书,一本叫做《我经历的美国教育》,一本叫做《中美教育比较》。
2.作者对美国教育的夸奖是不遗余力的,而对美国教育的批评则是不痛不痒的。对于一个数学家来说这难免有不严谨之嫌。
3.作者对中国教育的观察不深入也不细致。比如我周围就有同学,高考时考了全班第一,大学时依旧是学校里的翘楚。也有同学,从小就对老师有一种怀疑的态度。还有同学,在应试教育中如鱼得水,并且成功进入了外国的名校。作者举得例子都是为了论证他的观点,但明显那些例子不够全面。作者也没有剖析中美教育差异的根本原因,为什么中国的孩子不敢质疑老师?为什么中国的家长把自身荣誉系在孩子身上?为什么中国的高校没有自主权?对于这些问题作者都没有给出让人满意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