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稀缺资源,有的人认为让自己整天忙碌起来,这样的生活才充实。但人的精力毕竟有限,而且人的情绪是有起伏的,今天或许可以满负荷地工作一整天,但天天如此,人的身体和心理就容易出现问题,这也脱离了我们进行时间管理的意义。
❤️我们进行时间管理的目的在于,在有效时间内,更加专注和高效地完成更多有意义的事情。如果每天的计划和行程都安排得太满,超出了自己承受能力的极限,这样的时间管理会让你很不舒服,也就很难坚持下去。很多人办事拖拉,原因可能就是任务安排得太满,时间又太紧,望而生畏,内心产生了抵触情绪,于是事情就被拖延着。
❤️工作中遇到一些意外情况是很常见的,处理这些事情同样会占用你的时间和精力。如果时间安排得太满,缺乏弹性,很容易导致计划因意外情况而中断,如果到期无法完成预定任务,就会感觉紧张、焦虑和沮丧。明智的做法是每天预留出至少1小时的机动时间,工作时尽量把必须完成的工作提前完成,这样即使被打断,也不容易产生焦虑和烦躁情绪。我们虽然很难预料到每天都会有哪些计划外的事情需要去做,但如果留出一点缓冲时间,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不要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过满,这样容易产生被时间牵着鼻子走的感觉,觉得自己的生活就是在不断地追赶时间,被时间控制了,这样的人生将变得毫无生趣。如果每天给自己一些自由的空间,你在工作和生活中将变得游刃有余,一切都会更加顺畅。
❤️爱因斯坦说:“人的差异产生在业余时间。”胡适也曾说:“一个人的前程往往全靠他怎样利用闲暇时间,闲暇定终身。”业余时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能不能利用好业余时间,决定了我们的现在和未来。
❤️我们知道经济学上有一个专业术语叫“可支配收入”,是指从个人收入中扣除税金和各项公共保险费后所剩下的可自由支配的金额。那么,如果把这种观点套用在时间上,就有了“可支配时间”,即除去工作时间、睡眠时间以及上下班路上耗费的时间,一天中所剩下的可自由使用的时间。
❤️(1)利用成本思维分配时间
我们每天实际可支配的时间就这么多,如果花在这件事上的时间多了,那么花在其他事上的时间相应就减少了。这些时间就像金钱,可以用来投资,也可以用来消费。比如,我们在空闲时看书、学习或运动,这些就算是投资,因为它能给我们回报;如果我只想把这些时间花在玩游戏、看电视剧上,这就属于消费,时间消费了就没有了,并不能给我们带来实际利益。所以,我们在决定做某件事前最好先判断一下,这件事有没有意义,能给我带来什么样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