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端午》
去岁端午今又端午(1),
屈子隐归今何处?
不见君仙影,
只见湘妃竹 :
泪痕斑斑入《离骚》(2),
潇湘夜月思念楚!(3)
君王无道,
屈君泪苦 :
桔南枳北味不同,
“君妃二魄芳千古”!(4)
去岁龙舞今又龙舞,
粽子香包去何处?
是去见君王,
还是怀念楚?
洞庭连波风云涌,
怀仁天下《九歌》处!(5)
天道酬勤,
厚德载物 :
爱国情怀响天籁,
“玳纹滴沥画谁如”?!(6)
注 : (1).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原本是上古先民择“龙升天”吉日祭祀龙祖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2). ( 战国)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代表作
(3). 楚,战国时期的楚国。约位于今湖南荆州
(4). 出自(唐)刘禹锡《潇湘神》。相传四千多年前,舜帝南巡,死于苍梧,他的两个爱妃娥皇和女英寻夫来到洞庭山,忽闻噩耗,悲痛万分,遂攀竹痛哭,泪血滴在竹子上,变成斑竹。二妃因悲恸而死,葬于洞庭山之东麓’后人为纪念二妃而改洞庭山为君山,后人在墓前两根石柱上刻一对联:君妃二魄芳千古,山竹诸斑泪一人。
(5). 出自(战国)《楚辞》中的篇名
(6). 出自(宋)方土繇 : “凤尾森森半已舒,玳纹滴沥画谁如”。凤尾竹,象征一种不屈不挠的可贵品质,高洁中带着儒雅,含蓄里透着活力。
[黔北静乐斋闲人 : 天然(袁峰),2019.6.7.(端午节)晨,赋于凤凰山麓、湘江河畔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