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我和老公出去吃饭,在地铁安检口看到了如下一幕:
地铁安检口,一位妈妈牵着一个小男孩过安检,男孩看上去大约3岁的样子,手中拿着一个玩具模型。妈妈的包里大概是带了液体,安检人员要求开包检查,这时男孩挣脱了妈妈的手,拿着玩具跑到一旁。没过几秒钟只听“啪”的一声,玩具模型掉到了地上,男孩没有马上去捡而是怯怯的看着妈妈。他妈妈听到响声抬头一看,只见玩具被摔得四分五裂,脸色立马变了,冲着男孩怒吼“和你说了多少遍了,这个玩具很贵的要小心,你是觉得妈妈钱多是不是?!要不是为了你,谁会买这么贵的东西!”这位妈妈的声音很响,引得路人纷纷侧目,小男孩就这样站在一旁,扯着衣角,脸上带着点委屈和想哭又不敢哭的表情。
我看到事发的整个过程,男孩并不是故意把玩具摔坏的,而是不小心没拿稳玩具才掉到了地上,我很想对他说这不是你的错。事实上谁都有可能失手摔坏一些东西,就像洗碗时偶尔会摔碎几个碗碟一样,大人尚且不可能做到完美,何况是这个年龄的孩子。我不相信他妈妈会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是她当时太心疼花出去的钞票,脱口而出的话便带着负面的情绪。
我理解这位妈妈想要把最好的东西给孩子的心情,毕竟现在养孩子和几十年前大不相同了,很多家庭只有一个或者两个孩子,除了良好的教育,家长们也总想着在物质上满足他们,给他们提供最好的条件。
那么什么是最好的条件呢?不管自己的经济状况一味买最贵的东西,还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给孩子最贵的东西?我认为都不是,很多时候父母这么做是自己把自己感动了,末了还来一句“孩子,要不是为了你,爸爸/妈妈才舍不得买这么贵的东西”。可惜的是这大多是父母的一厢情愿,很多孩子尤其是年龄小的孩子通常对价格不太在意,甚至没有明确的概念,对他们而言“自己喜欢”才是王道,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会拿玩具汽车换别人一块橡皮。所以承认吧,很多时候那些贵的东西不是孩子想要的,而是你想要的。
我认为“给孩子最好的条件”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给孩子买适当的东西。那么问题又来了,什么是“适当”呢?很简单,你只需问问自己,买了这个东西如果孩子弄脏了、弄坏了或者弄丢了,你会不会感到心疼,如果不会那就是适当的。
我在刚工作没几年时买过一个比较贵的包包,这个包以我当时的经济实力来说买得起,但已经是顶格买了,买了之后要吃土好几个月。因为贵平时舍不得背,好不容易背一次吧就觉得压力很大,时时刻刻提心吊胆,坐地铁过安检都担心包会被弄脏,如果不小心划到那更是心疼的不行。这些其实都是人的正常反应,相信大家也都经历过,对于孩子也是一样,如果我们给孩子买已经达到我们经济实力上限甚至超过我们自身经济实力的东西,一旦孩子不小心把它弄坏了,我们就有可能像上面提到的那位妈妈一样,下意识的说出一些可能伤害孩子的话。结果花了钱,双方都不开心,又是何必呢。因此我支持在给孩子买东西时不要卯足了劲,给自己多留点余地,例如给孩子买衣服不一定非得买名牌,只要确保衣服安全舒适即可,这样孩子穿着无论是吃冰淇淋还是在泥地里打滚,你都可以放手让他享受自由,你轻松孩子也开心,岂不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