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精进》
【实践出真知】
掌握了多少知识,不是取决于记住了多少知识,而是取决于在需要的时候能调用多少知识,让知识成为解决问题的路径。众多知识被存储在脑中,而从来没有被使用过,这便算不上被掌握。
学习的终点是应用。“做中学”就是将知识技能化,然后不断的锻炼这个技能,最后真正的掌握知识。
知识的操练不仅涉及调用和提取,更是创造性的建构。三种方法进行知识操练:
1.写作式操练
写作,是知识重构活动。高质量的反馈可以帮助发现自己未曾注意到的错误。想要获得高质量反馈,可以寻找“写作同伴”或者把经典作品当作老师,如此反复练习。
2.游戏式操练
把对知识的操练变成一种游戏,具有参与性、互动性和投入性的游戏能摆脱现实规则的制约,使人有可能在丰富多样的情境下应用自己的知识。以棋牌为例,它训练了人的心算能力。
3.设计式操练
针对某个问题,调用已有知识,设计出解决方案。这种操练可以迫使学习者为了解决现实问题,创造性地调用知识。
【知识融会贯通】
避免思维上的狭隘和偏差,三种知识融合方式:
1.迁移
被誉为药物代谢之父的伯纳德•布罗迪,在寻找治疗疟疾药物的紧急研究中,将自己以前学过的染料知识运用到药物测定之中,引发了药理学的革命。这体现了知识迁移的力量。在专业领域,再厉害的学者都可能会受制于专业壁垒,无法看到更广阔的疆域,但是在实践领域,人们容易实现融会贯通,将一个领域的知识迁移到其他领域。
2.印证
不同领域的知识自有其相似的原理,它们会在完全不同的领域相互印证融合,这个过程中潜意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生活中充分准备素材,广泛涉猎,积累各领域知识,在不同的知识之间发现相互印证的部分。
3.互补
不同领域的知识可以找到不同的分析角度和论证方法,多者相互补充,就能让人对一个议题形成比较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将知识相互融合的关键,是洞察出知识背后的“深层结构”。在表面互不相关的知识背后发现潜在的相似性、互补性和启发性,找到知识与知识之间隐含的联系。
【简化大脑】
如何简化信息源?
可以用时间衡量信息源的价值,也可以用提问的方式来筛选信息。除此之外,还有:
1.要选择可信赖的信息源,选择专业、“有品位”的信息源头。比如权威期刊,学术论文等。
2.不盲目追逐当下流行或过热的信息。
3.更加重视思考的基础材料:事实。各种评论和观点虽然给自己启发,但也会影响自己思考。
4.定期“闭关”,以屏蔽外界纷扰。过滤掉一些分散精力但却无用的信息,以简化接受的信息。
如何做出简洁反馈?
1.在了解的基础上删减,把不必要的东西去掉。
2.基于深入的了解,把信息压缩起来,表达出更多的内涵。
3.在了解的基础上,寻找共同的模式,在现象之间建立联结,并压缩归并。
【思考与练习】:
学与实践是否结合?知识有没有融汇贯通使用?我有没有关注最近的热门事件?它是否是高质量的信息源呢?我是不是花费了太多注意力在无关的事情上,要怎么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