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7
(张载《正蒙·三十篇第十一》横渠先生曰)困之进人也,为德辨,为感速。孟子谓“人有德慧术智者,常存乎疢疾”以此。
泽水困,上兑下坎,兑为泽,为阴;坎为水,为阳。阳在下阴在上,为君子才智难展,身处困境之象。又兑为悦,坎为险,困境中仍然积极向上,故困卦乃穷中求通之卦。
《系辞上·第七章》: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又忧患乎?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
横渠先生认为,坤卦在治学上对人的启发有两点,一是人在困境之中,常存畏惧警惕之心,少受物欲的诱惑,反而更容易明白事理,故曰为德辨,能够分清是非;二是身处困境,常令人反思,故从善也敏,故曰为感速。所以孟子说,德之慧、术之智,通常都产生于忧患之时。
细心的父母不难发现,孩子每患病一次,心智就会更加成熟。
2.88
(张载《正蒙·有德篇第十二》横渠先生曰)言有教,动有法;昼有为,宵有得;息有养,瞬有存。
横渠先生的这段话总体意思是说,治学修身贯穿于我们的一切活动之中。
言,发表见解;教,圣人之教。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我们在阐述观点的时候,一定要检省它是否符合圣人之教,也就是是否违背天性。此所谓言有教。
动,即作为;法,指一切制度、规范、法律、自然规律,在古代法尤其强调礼法。检视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礼法,此所谓动有法。
白天是阳气旺盛的阶段,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白天一定要积极向上,有所作为,不可浑浑噩噩,此所谓昼有为;
夜晚阳气衰弱,正是休养生息的时候,但是对于白天的所作所为要尽心反思总结,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如果说白天是学,那么晚上就是思,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有思才有得,常省方能进,故曰宵有得。
息字最复杂,它在不同的情景下有完全相反的含义,此处显然属于“止”而不是“生”的一类含义。呼、吸、息三种如何界定?《素问·平人气象论》:“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可见,常人呼息的时候,脉搏各跳动两次,息的时候脉搏跳动一次,合计五次。也就是说人的呼吸是由呼、吸、息三个动作构成的,呼和吸都是动,而息是一吸一呼后的那个空挡,即不吸也不呼的间隙,此时身体处于空静濡养的状态,道家追求的胎息、龟息的境界,就是指息的间隙足够长,庄子说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横渠先生所谓息有养,应该是指静有助于养心。
瞬,目自动也,人在长时间睁眼以后,不自觉地就会眨一下眼,是非常短暂的时刻。所谓瞬有存,乃是强调任何时候都要保持那个本心,孟子所谓存心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