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这本书说来也是缘分,有一次我偶然在我隔壁室友的房间看到这本书,莫名奇妙的就记住了,翻开看完书的那瞬间,对我的室友的印象大大的改观,没想到她那么大大咧咧的一个人会看这么抒情的文字,但我真的很感谢她,这确实是一本值得去读的一本书。用真诚的文字讲述平淡的生活故事。皮囊,母亲的房子,残疾,重症房病里的圣诞节等等,他可以把我带入情节,引起共鸣,因为相似的片段也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没有故事的女同学,没想到这么多年,我也经历了那些厚重的故事,关于生死,关于亲情,关于友情,关于家乡。希望以后我也可以写写身边那些可爱的人儿。
看到《皮囊》,我脑子里蹦出一句话,没有皮囊,有趣的灵魂将无处安放。但是阿太却说“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当时真的很不理解,后来才顿悟,阿太是在告诉我们皮囊只是一具躯壳,是要我们去直视自己的灵魂,不要被这躯壳拖住。
《母亲的房子》家里人都不能理解,为什么都要拆迁的房子,母亲却固执的想要将它修建,那是母亲为了父亲的脸面,她想让世人认为父亲是伟大的,他的家庭是健全的,但是对于那个时代的父母来说,婚姻都不是自己做主的年代,怎么可能把爱挂在嘴边,但是说不出口的爱情却一直在用行动来证明,那是一个可爱的母亲。在后来父亲残疾的时候,整个家庭都弥漫着死亡的气息,反而是母亲的老鼠药好像拯救了这个充满怨气和怒气的家庭。中风之后的父亲也曾对生活充满希望,以为可以痊愈,但是生活对他并不仁慈,当作者写到父亲躺在重症病房的时候,深有感触,去年我的姨丈因为意外事故,住进了所谓的重症病房,在我们的小县城里,医院的11楼,仿佛就是噩梦般的存在,我记得当时去看望的时候,每个人都要穿着无菌的衣服,鞋子,一个固定的时间,而且真真正正能够进入病房就那么两三个人,大部分的探望者只能隔着那冰冷的窗户,远远地看一眼。那一刻刺痛我的心,我不知道住在这里的人有几个可以活着走出来,很庆幸我的姨丈康复了,但是我的阿姨从此却像多了一个孩子,这可能也是给我那辛苦了一辈子的姨丈享受的时光,而我的阿姨确实也是不离不弃的带着我的姨丈。正像文中作者的父亲和母亲,老一辈的爱情就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中国的社会老一辈大部分会存在宗教,比如我奶奶,我们那里有个习俗,每年的新年的一大早我们都要带着各种吃的去庙堂拜佛祖,但是对于没有宗教信仰的我来说,甚至真的很讨厌这个时候,明明什么都没有办法改变,明明什么心愿都实现不了,可我们却一直把他视为上帝,一直祭拜,很多时候我都不愿意去,但现在我貌似理解了她们,可能就像作者说的世界上有我一个人承担不了的东西,就会觉得神灵真的挺好的。书中的母亲在生下我之后,她就决定一辈子都坚信神灵,待到父亲去世后,母亲很难接受,直至后来去见了神明,在神明的“帮助下”,神明让父亲做义工,以此来弥补前半生,可能母亲也是在这个过程中释然,母亲只是希望父亲能够体面,开心的走,在我看来,神明其实只是母亲的一种精神寄托,母亲无法对其他人言语,那是她的心愿,所以我也愿意相信。
看完《张美丽》,我真的好难受,可怕的事这个现象在现在这个社会依然存在,舆论的压力,莫须有的事情,却可以将一个健康优秀的人推向死亡的边缘,张美丽一个努力的创业者,最后的结局竟只留下一句我是清白的,所有的人都嫌弃她。她会争着抢着去做好事,打心眼里开心,那不是一个善良的人么,我一直都不理解,我们喜欢一个明星,偶像,我们可不可以只是单纯的只喜欢他们的作品,为什么一定挖他们的隐私,或许这就是公众人物需要付出的代价。最后我还是希望每个人都可以相互尊重,多包容一点。
后面又写到他的朋友,文展、阿小以及厚朴,对朋友的寄托就是希望他们能真实的抵达这个世界,能确切的抵达梦想,不是不顾一切的投入想象的狂热,而是务实、谦卑的,甚至是连你自己都看不起的可怜隐忍。
最后也正是因为经历了这些沧桑,才造就了这个优秀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