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一个表达需求困难者吗?我以前不知道什么是表达需求困难者,也没有接触到这样的一个词汇。但是,当今天我真正的去查资料,去了解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表达需求困难者就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很多,甚至于我自己就是一个表达需求的困难者。
我生活在一个很普通的工薪阶层的家庭,家里两个孩子,我上面有一个姐姐。我从小在爷爷奶奶身边生活,直到第八年的时候被父母接到城里居住,以前在爷爷奶奶身边的时候,我是一个非常任性的小女孩儿。想要什么就撒娇,赖皮,人们常说的隔代亲也让我的爷爷奶奶给我很多的包容,很多的宠溺,甚至有时候是纵容,所以我的性情就是一个女汉子。
等我回到父母身边的时候,好像开始真正的接受家庭教育了一样。妈妈开始约束我各样的行为,吃饭的时候不让我吧唧嘴,走路的时候不让我弯腰驼背,甚至和妈妈并行散步的时候,妈妈也会突然的拍一下我的肩膀,让我挺直腰背。八年的时光在我们中间挖了一个很深很深的沟壑,横在我和父母的中间。这个沟壑的名字叫生疏。
从八岁至今,我对母亲的称呼就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妈。看姐姐撒娇喊出的妈妈,我是羡慕的,因为我无论如何也喊不出来的。姐姐对妈妈常常会提出各种需求,但是我不会。我不敢提自己的需求,因为有一种生疏横在我和父母的中间,我觉得我在家里像一个客旅,他们给什么我就要什么,我不会主动提出需求。甚至他们买回来的东西我也从不和姐姐争抢,姐姐挑完的剩下的就是我的。
我未成年之前只提过一个要求,就只有一次,是初中的时候,我的眼睛近视了。我真的是迟疑了很长的一段时间,然后才敢开口告诉妈妈说我眼睛近视了,看不到教室的黑板。当时妈妈没有说话,直到暑假一个炎热的下午,我躺在铺在地上的凉席上睡觉,被妈妈一下子踢醒,迷迷糊糊中,听到母亲说,走,给你配眼镜去!妈妈的语气里面有一些不耐烦,甚至让我感觉到我提出的这个要求是错误的,我不该说。这对于一个不常提要求孩子来说,怎么说呢?我好像应该不说话我就应该被给予而不配开口索取。
一个被搁置了很久的小孩,向母亲迟疑很久才提出的要求,之后被这样对待的时候,我的内心很受伤害,我一路忐忑跟着母亲到了眼镜店,甚至在选眼镜的时候,母亲连问都没问我款式,我就给我选了镜框,配好了眼镜。这当我想起前两年母亲带着我们来给姐姐配眼镜时候的场景,母亲怎样让姐姐试戴,怎样让姐姐挑选,到我来的时候,却是如此场景。
就这样,我配了我人生中的第一副眼镜,而且是至今唯一一副妈妈带着我去配的眼镜。我的眼镜坚持用到了高中住校。
从那之后,我换眼镜会用自己节约下来的生活费去配,甚至我穿的鞋和衣服我都自己省吃俭用买不再开口。上高中如此,上了大学,我做兼职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我不主动再开口要什么,我害怕我提出的需求会被搁置,会被不尊重的对待。
今天,当我第一次接触到这个表达需求困难者这个词汇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我就是这样的一个患者。我就是一个最真实的,在父母的面前不敢表达需求的一位表达需求困难者。我去查究原因,我才发现,之所以会有表达需求困难者的存在,就是因为在原生家庭中提出要求时,受到伤害而心里存留下阴影的一群人才有的一种症状。
还好,我已经结婚生子,我的丈夫是一个很不错的人,他在我提的各种需求上会尽他最大的可能来满足我,甚至我还没有提出的要求,他觉得我需要,也会主动的满足我。我在最亲密的夫妻关系之中,没有任何的表达需求的困难,但是至今为止,我回到父母的家中,仍然是那一个表达需求困难者。因为不管我怎么的忙,我只敢把孩子留给婆婆来带,不敢向父母提出帮我带孩子的要求,因为在我还没有张口之前,他们曾经说过,你的婆婆还年轻,可以帮你带孩子,你们家的人你们自己带。从此,我闭上了口,我怕被拒绝,我怕被伤害。我已经结婚有七年的时间,我的姐姐也已经结婚有将近十年,这两年她离婚了,姐姐的孩子从小在我父母的家中长大,如今已经上了二年级,但是我的孩子也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才敢去待一两天。
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在表达什么,但是在我的心底,总有这样的一个诉求,想把心底的这种声音说出去,愿天下多一些智慧的父母。
直至今日也无法抚平的伤痛,竟然成了一种心理疾病,其实又何尝不是成了我人生中的一个遗憾呢。你是不是表达需求困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