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所有家长都想把音乐作为礼物送给孩子,因为音乐带给人生的实在太多了。
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认为: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有更高的启示,谁能说透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常人无以振拔的苦难。据研究,音乐可以增强幼儿的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幼儿的听觉辨别能力和敏感性,对稳定幼儿情绪,开发幼儿智力,有显著作用,而且,因为音乐学习的特殊性,还能培养孩子良好的专注习惯、坚强的毅力,甚至因为孩子的音乐学习,改良亲子关系、促进家庭和谐。不管从哪个方面讲,家长都不想让孩子缺席音乐教育。
孩子接受音乐教育过程中,大多数家长却如“走钢丝”,小心地维持着在帮助与强迫之间的平衡,但结果往往是崩溃,要么亲子关系剑拔弩张,要么孩子彻底放弃音乐,于是,就有家长问:“我的孩子能以音乐为生吗?如果不能,那还有投入所有这些时间和精力的必要吗?”
市面上关于如何学习音乐特长的信息很多,但是针对家长如何在日常训练中对孩子、引导、管理,如何处理因为音乐学习而引发的问题,却很少有建设性的意见。所以,乐童家长迫切需要有人能谈谈乐童的培养经验,以帮助他们解决日常的乐童教育问题,《乐童家长必备指南》就是这样一本书。
(二)
《乐童家长必备指南》,是“一本与众不同的经验分享类书籍”,汇集了超过150位经验丰富的乐童家长经验、40多位职业音乐家建议,探讨了乐童家长面对的各种问题,从而为乐童家长提供有效的帮助,其中的一些建议,直接来自顶尖音乐家的父母。
因为《乐童家长必备指南》面对的是所有孩子的家长,所以,无论是想要培养孩子以音乐为生、还是仅仅作为一个特长爱好,书中都能回应家长的困惑,而且还因为罕见的真实而弥足珍贵,连纽约爱乐乐团教育副总监西奥多.维普路德都说:“如今再有乐童家长问起,我便可以让他们参考这本家长间深思熟虑、公正冷静的对谈”。
(三)
《乐童家长必备指南》的作者是艾米.南森,毕业于哈佛大学教育学院、拥有哈佛大学与哥伦比亚教师学院的硕士学位,也是一位获奖作家。艾米.南森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是职业作曲家,小儿子是演奏萨克斯的政治家,有意思的是,在大儿子刚满18个月就迷上了音乐时,但艾米.南森和丈夫因为不懂如何做乐童家长,差点儿用错误的教育方法断送了孩子的前程,后来因为向其他家长和老师寻求建议,才让大儿子的音乐之路重获新生,而且,艾米.南森也与两个儿子经历了书中讨论过的大量问题。
(四)
《乐童家长必备指南》的主线,是孩子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家长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比如如何发现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如何帮助孩子选择乐器,直到最后如何帮助孩子做职业生涯考量等;书中的暗线,则是每个专题都是提出问题、提供相关乐童家长经验,然后列出较为必要的一系列专业建议和相关焦点人物成长例证。
全书根据内容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章到第六章,主要讲述孩子音乐之旅开启的条件;第二部分是第七章到第九章,主要讲述家长在孩子学习音乐过程中怎么做;第三部分是第十章到第十二章,主要谈论孩子长大后音乐专业发展方面的问题。
(五)
值得每位家长关注的是,《乐童家长必备指南》不仅仅介绍如何培养孩子的音乐才能,而且还介绍了音乐教育带来的对孩子成长、亲子关系和家庭和谐等方面的重要影响,让人深刻领悟到音乐教育对每个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下面具体介绍一下《乐童家长必备指南》中的几个方面知识:
1.孩子学习乐器的年龄
面对家里天真活泼的小宝贝,每个家长都不想错过孩子学习音乐的关键期,但是,什么年龄才是学习乐器的关键期呢?
对这方面,《乐童家长必备指南》中说,“学习任何乐器的最佳年龄取决于孩子在身体上能否控制这项乐器,还包括在情感和认知方面是否做好接受指导的准备。”大多数家长听到这样的话很抓狂:怎么才算是能“控制这项乐器”?如果要等孩子身体长大,怎么保持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接下来,《乐童家长必备指南》中提供了一些乐童家长的经验,让家长彻底解除困惑:
一位教育者的女儿在10岁时喜欢上了长号,可是她的胳膊太短,无法够着长号的滑杆末端,但无论如何她还是开始了学习:她脱下鞋子,“用脚趾头按下活塞”
另一个例子是,一个三岁的小男孩在看电影时被影片中的吉他深深吸引,于是小男孩表示:“我也要弹这个!”家长则告诉他想要达到影片中的演奏水平,他必须先参加古典吉他课程,这个小家伙竟然平静地接受了这个要求,并在4岁的时候开始了铃木体系下的吉他训练课程。
关于孩子学习乐器的年龄这一点,《乐童家长必备指南》里其实汇集了好几个家长的经验,涵盖了1岁到10岁间不同年龄的孩子和从小提琴、钢琴、到打击乐器、管弦乐器等不同的乐器种类,家长尽可以在这里找到解决问题的经验。
2.在孩子音乐学习过程中家长该怎么做?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但在很多孩子学习音乐这件事情上恰恰相反:孩子一般开头会兴趣盎然,在学习过程中逐渐降低兴趣,并最终放弃,甚至会因此造成亲子关系紧张,影响孩子的成长等。
关于这方面,《乐童家长必备指南》在包括第七八九章在内的大多数章节里都涉及到,诸如怎么合理分配联系时间、家长角色怎么转化、怎么应对孩子学习的高峰和低谷等。当孩子对音乐的学习逐渐加深的时候,我们就知道,对孩子毅力、学习方法、家长耐心、家长的帮助策略等方面,都是严重的考验。
比如,每日有规律地练习,是孩子们学好音乐的必要条件,但是孩子们一旦意识到每天这样枯燥地练习,就会热情大减,甚至因此和家长起冲突,拒绝练习。《乐童家长必备指南》给出了许多乐童家长不同的经验:
家长萨拉.奥德纳的孩子,因为“来自一起表演的伙伴们的正面压力”,而变得对每日的音乐练习更加用功,奥德纳说,“毕竟没有人想让自己的朋友感到失望。”而两个乐童的母亲希瑟.甘奇更是直言:“如果我的女儿们只是参加私人课程,我想她们可能都不会继续学习了。”
3.面对长大的乐童
孩子们逐渐长大,学习音乐已经成为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这意味着他们开始需要专业水准的指导,他们将需要分辨对音乐理解和诠释的细微差别、乐句分句的变化以及掌握精确的技术细节,这跟之前的学习要求完全不同。
其实,当孩子长大后,乐童家长们还要面临着帮助孩子重新选择专业的老师,选择合适的高中或者大学,帮助他们做职业选择的决定等重大问题,音乐的学习不再是仅仅是爱好和兴趣事情,每一位乐童家长都会变得焦虑、担忧,这时候其他家长的经验和专家的建议,对于乐童家长来说非常关键。
另一方面,正值青春期的孩子们,对于家长的建议,并非完全信服,这时候其他同龄人的经历对于他们,将是更好的指导。《乐童家长必备指南》在这些方面汇集里大量的家长和音乐专家的经验,让孩子和家长都有借鉴和参考的对象,从而更加正确地做出抉择。
乐童家长必备指南》中,梅伊.卡彭特的小女儿,坚持在欧柏林攻读双学位,卡彭特夫人不担心:“这样万一找不到音乐方面的工作还可以做一些其他的事情”。有这种想法的家长不在少数,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双保险,但密歇根大学的副院长劳拉.霍夫曼却提醒:“双学位是一个学生所能选择的最严酷的道路”,这又会让很多家长和孩子重新思考是否有必要这么冒险。
(六)
孩子学习音乐,并不是一定要以音乐为职业,或者成为音乐家,而是因为音乐可以拓宽人生宽度,促进工作,丰富生活,滋润人生。 学音乐的人,成年后没有后悔学音乐的,反而很多成人后悔以前没努力学好音乐。所以,音乐教育应该是家长送给孩子高贵的礼物。
但是对于音乐,大部分家长还是外行,不得不依靠专业老师的指导,不过,对个体孩子的音乐教育,仅仅靠一两个老师的建议,很难让家长有系统地理解,导致家长很难在孩子的音乐学习中做好有效帮助。而《乐童家长必备指南》,把乐童培养过程中的方方面面的经验,汇集到一起,让乐童家长们有了一个“百科全书”式的指导,在培养乐童的道路上,这真是难得。
隆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