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月悲伤的新闻一条接着一条,昨天才接到著名主持人李咏先生逝世,今天就有香港媒体曝出金庸老先生也离开人世,享年94岁。
有人说随着这些上世纪大师的逝去,上个时代已经接近尾声了,但不管怎么样,还是要谢谢他们这些璀璨的明星为我们留下那么财富。
金庸老师写的小说一直是我父亲年轻时最爱看的读物,在那个没有移动电话,电脑的年代,金庸老师的小说成了父辈最好的娱乐方式,基本上每个人都向往着小说里面的江湖儿女的生活。
1924年,金庸出生在浙江海宁的一个书香世家。海宁查氏是世家望族,康熙年间创造了“一门十进士,叔侄五翰林”的科举神话。到了金庸老师这一辈,家族里面还是人才辈出
徐志摩——金庸的表哥(金庸母亲徐禄是徐志摩的堂姑妈);
蒋百里——金庸的姑父(著名军事家蒋百里的原配夫人查品珍是金庸的同族姑母);
钱学森——金庸的表姐夫(蒋百里的女儿蒋英是“航天之父”“两弹一星”功勋钱学森的妻子)
琼瑶——金庸的表外甥女(金庸的堂姐查良敏嫁了琼瑶的三舅袁行云)
在书香环境的熏陶下,金庸度过了安逸的童年时光。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13岁的金庸随学校南下,开始了千里跋涉的流亡之旅。由安至危、由富到困,但金庸没有在战乱的颠簸流离中颓丧。他依旧保留着书香世家有的文学气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金庸开始武侠小说的创作,是一次很偶然的机会。
1955年,《大公报》下一个晚报有个武侠小说写得很成功的年轻人,和金庸是同事,他名叫梁羽生。那年梁羽生的武侠小说即将完结,而他的创作又到了疲惫期,于是,报纸总编辑邀请金庸将武侠小说继续写下去。
虽然此前从未写过小说,但凭借他对武侠小说的了解与喜爱,金庸还是答应接替梁羽生的任务。他把自己名字中的镛字拆开,做了一个笔名,《书剑恩仇录》正是他的第一部武侠作品,作品一炮而红。
此书成功之后,金庸又在短短的几年内创作了《碧血剑》《雪山飞狐》和《射雕英雄传》等作品,一时间风靡全港。十余年间,他写下15部洋洋大作。
金庸对自己的作品有着很高的要求,无论哪部作品被翻拍成电视剧,他都会亲自去现场观摩,但是真正让金庸满意的翻拍作品并不多,他曾直言:大多数演员我都不满意。
记得小时候的我,最爱的就是坐在家里的老电视机前面观看电视节目,那个时候,电视是我了解外面世界的唯一途径。
除了动画片以外,我唯一愿意和父母一起观看的就是就是由金庸先生小说翻拍的电视剧,小小的我痴迷于电视剧里面那些神奇的武功。在我的心中一直有着那么一个江湖梦,然而随着先生的逝去,这些武侠梦我会将其珍藏在心中。
有人说随着这些上一代的明星逝去,我们的青春就快要结束了。但我觉得我们应该感谢这些璀璨的明星为我们留下那么多宝贵的财富,让我们愉快的充满梦想的度过了我们的青春,老先生年轻时颠沛流离,然而他并没有失去属于读书人的那一生傲骨和文采。
虽然有人曾批评老先生的小说是新时代的俗物,但它们在我们的心中留下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感谢老先生一生在文学的付出。
一代大师逝世,让我们悲痛,但相信观众永远会铭记金庸带给我们的武侠梦,以及那些一部部经典不可超越的作品。愿金庸老先生一路走好···
—END—
编辑:杂食君 | 本文原创 | 转载需注明
图片均来自网络 |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