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我从去年看的100多部电影中选出心中前三,肯定会有《牯岭街》。
前阵子,在我写的关于「色戒」的那篇文章后面,一个朋友留言说:
我一直认为一部好的电影看完心里是非常压抑悲苦的。不是急着写影评,而是看完把平板一扔人往床上一横。所有的感觉是:册那!总有一天大家一起完尼玛蛋。就这样。
虽然我留给她一个调侃式回复,但其实,内心是很认可她的话的。尤其是在想到《牯岭街》的时候。
《牯岭街》虽然只是讲述中学生为主角的小人物的故事,但称它为「大电影」丝毫不为过,你可以从几十、几百个不同角度来看它,每个人都能看到属于自己的「牯岭街」的样子。
这几天,我脑子里突然冒出个新问题:小四对小明算是什么样的感情?他杀人,更多是因为「被兄弟抢了马子」而愤怒,还是因为「小明背叛自己」而痛心?他到底有多喜欢小明?或者说,在导演及编剧的人设中,小四这个人物到底有多喜欢小明呢?
我认为,小四的对小明的感情,远比电影中「看起来的样子」更多。他对小明用情很深,虽然他才14岁。
不细心的人可能以为,两人初次见面是在医务室里,其实在影片前几分钟,「校园群架」的晚上,两人就已经在学校里见面了。
小四一个人在黑黢黢的走廊里,发现一间教室的灯一开一灭,一开一灭,便从后门走进去,啪地打开灯,只见一个穿白衬衫的女孩子飞快从前门溜出去了。那正是小明,躲在里面为了和滑头约会。
还记得当晚小四回家做了什么事吗?
正屋里没有人,中间桌上摆着留给他的饭。他走到门边开灯,关灯,开灯,关灯,这时候大姐出来了,说他「在捣什么鬼……」。
——小明回到家了心里还在想那个教室里关灯、开灯的女孩。
他见到小明的第一眼就记住了,虽然他什么也没说。
影片开始半小时的时候,二人在医务室相遇。老师安排小四送腿受伤的小明回教室,两人为了躲开讨厌的教官,半路翻墙出了学校。学校围墙上刷着「革命」二字,两个人正好从那个「命」字前面翻过。
——这两个人自己也不知道,杨德昌让他俩第一次「正式见面」时,「命」就拴在一起了,他们俩的生活,开始变得不一样。
Honey从南部回来,没几天就遇害了。小四在学校里也是失魂落魄,课间突然看见了好几天没来学校的小明。
还记得小四当时跑过去的场景吗?
背景是一个学校乐团正在走廊里排练一首激昂的乐曲,高分贝小号声。小明还沉浸在对Honey死的伤痛中,低着头快步往前走。小四穿着一身黄色军校服,顺着走廊里的欧式白色圆拱柱呼呼往前跑,在排练的乐队旁边追上她。
因为乐队的声音太吵,小四和她说话只好很大声,跟喊叫一样:
小明,不要怕。你要勇敢一点,我会在这,你不要害怕,我永远不会离开你的。我要做你一辈子的朋友,我会保护你。
说到最后两句的时候,恰好演奏结束了,音乐声戛然而止,整个走廊里瞬间安静下来。只听见小四很大声音在说:我要做你一辈子的朋友,我会保护你。
有没有觉得这样的场景很不「杨德昌」啊?这简直太浪漫了,觉不觉得这像是青春偶像剧里的桥段?突然安静的走廊,在场那么多人,看着一个男孩对女孩大声「表白」。杨德昌向来是以冷峻、刻薄、严谨著称啊,怎么会突变粉红色画风?
《一一》里简婷婷和少年约会,《麻将》里柯宇纶和马特拉在街头接吻,都没这么浪漫过。似乎唯一的解释只能是:导演太偏爱《牯岭街》里的两人了。如果没有「小四用情很深」的设定,怎么会精心设计如此「心动」的场景?
大概在杨德昌的心目中,小四像每个进入青春期的少年一样,突然撞见一个如此美好的人,觉得她就是全世界。当她做「不要脸」的事,自己的全世界都崩塌了。
为了暗示一份如此深的情感,导演真是煞费苦心。然而,杨德昌……会不会借由小四来说自己?
小四的确喜欢小明啊,但他从来没给小明提供过任何现实帮助,他努力地想要改变她,最后在极其失望的现实面前,刺出了短刀。——小四只是「非常喜欢」而已,他根本不知道如何去喜欢小明。
我想,杨德昌应该也很爱蔡琴吧,可只给了她十年不幸的婚姻,最终分手。他也不懂得如何爱别人。杨德昌应该也很爱这个世界吧,可所有人都说他冷峻、刻薄,刀子一样剖解血淋淋的现实。这算是「爱这个世界」的好方法吗?
我想,这世界上所有的「我爱你」,都远不及「我知道如何爱你」更重要,而世上的大多数人做不到后者。
那么,能不能改成这样表达:「我会这样爱你,比如A、B、C、D……」
这样的话,听起来远没有「我爱你」的幸福指数高,但是真实,真实的东西更易长久。给你的希望小,失望也会小。很多时候我们对人、对世界不是「不喜欢了」,是「失望了」。
失手杀人的少年,到底有多喜欢被害的女孩呢?这个问题或许已不重要。就如同,这世界上好多被误认为重要的其他问题。
End
2017.2.4
牯岭街插曲:《Why》
旧一篇文章:《影人志·联合征文 | 牯岭街的小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