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完关于描写战争的书,只会说一句“活在和平年代真好”。
这次却想认认真真写点什么,毕竟是用时四个月,走过四个家庭的四代人的故事。
德国
这两天刚好在听《晓说》,说一战开始的非常莫名其妙,没有人有诉求,但是就是开战了。
这让我想到了茉黛和沃尔特。
他们在开战的前一天结婚,第二天沃尔特就要离开家。
茉黛含泪与沃尔特告别,因为觉得这一别不知能否再相见,即便还能相见,肯定也要在一年后了。
可是四年。
战争打了整整四年。
他们分别了整整四年。
彼此不知道生死,不确定是否变心。
一个属于协约国,一个属于同盟国。
他们和战争一起坚持了整整四年。
很想说“茉黛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但想了想,好像经历过战争的人的一生都是传奇的一生。
英国
在战争中受苦的人恐怕只会永远仇恨战争,可是置身事外时,我们却不得不承认,凡事都有两面性,战争也不例外。
因为伯爵的身份,即便与当时的女仆真心相爱,也不愿面对自己的感情。即便知道艾瑟已经怀孕还是执意将她赶出家门。
如果说菲茨的一生是懦弱与逃避的一生,那么艾瑟的一生一定是坚韧与挑战的一生。
所有人物中,最喜欢艾瑟,也最敬佩艾瑟,因为她一直在做对的事情。
做对的事情很容易,难的是“一直”。
即便身份不允许,即便性别不允许,即便时代不允许,她也始终不曾放弃。
菲茨与艾瑟的孙子跨越一个世纪的握手,让我看见了,贵族最终的没落。
战争结束了一个时代,同时也开启了一个时代。
苏联
如果说有什么事情开始是好的,最后却变坏了,那说的一定是苏联了。
开始的时候我有多希望他们胜利,结束的时候就有多希望他们失败。
胜利的洪流会冲昏头脑,强大的朋友也会变成敌人。
苏联的故事很庞杂,故事中的人却很渺小。
所有关系中,我最羡艳德米卡与娜塔娅之间的爱情。
也许都不是最初的选择,但一定是最好的选择。
就像舒婷的《致橡树》,“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只有与你一同并肩战斗,这样胜利的到来才最美丽。
美国
以为等到一战结束,一切就又会回到最初的样子。
可是历史的齿轮一刻不停的转动,哪给你一点点喘息的余地。
仅仅平静20年,二战接踵而至,这次带来的,还有黑人运动。
最早是在课本上看到的《我有一个梦想》,那时候狂妄的觉得好像演讲词也不怎么样。
对马丁路德金的印象停留在那张站立在人群中挥手的照片里。
这一次,却是真的跟随乔治的眼睛,感受到了一个活生生的马丁路德金。
感受到他的付出,他的坚持,他的随和,他的任性。
甚至在看到他在众人中,扔掉原本的演讲稿,即兴说出“我有一个梦想”的时候,差点哭出来。
看到他在说完一句玩笑被枪击后,愤怒的握紧了拳头。
原来是这样一篇演讲稿啊。
原来是这样一个人啊。
他没能看到运动胜利那一天,但运动却是因他而胜利的。
当九本书终于全部结束的时候,我仰面躺在沙发上,心中汹涌澎湃,最后开口,却只是重复了玛利亚最后的那句话:
亲爱的,这是一个很长的故事。
很久没有动笔,因为一度觉得自己好像不适合写字,这次却在强烈的感情冲击下又开始了书写的漫漫长路。
因为总是没有时间好好坐下来写,因此这偏文章就在历时两个礼拜的通勤路上诞生了。
之所以起题目叫“请把大故事还给小人物”,是因为以前自己对历史的记忆都来自于国家首脑,但是却总是混淆。
而这本书却一反常态的让整个历史跟着芸芸众生的生命展开,反而让我串联起了整个历史脉络。
所以说历史本来就不是某个人的,而是我们所有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