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雍正跟嬛嬛说起他去安陵容那里的感受,他说:“这些日子不去容儿那里倒没什么了,也不想了。”真相是他口中的容儿调制了一种迷魂香,不去,自然就不受影响。
在C医生这里,后来我也有了这样的疑惑:小孩没有去他那里看病时,生病的次数还没有那么密集,倒是去了他那里,又吃又贴之后,小孩越来越爱生病了,有时候只间隔一二十天,扁桃体就又发炎化脓,接着发烧,周而复始。
小孩后来谈“贴”色变,说什么也不愿意再贴了。
我对C医生也失去了信任。
这就到了y医生这里。
y医生的气质与一般的医生不大一样,除了皮肤没有普遍的“医生白”,还另给人一种匪气,源于他是一个光头,也因这股匪气,我怀疑他的医术,背地里叫他“光头医生”。
光头医生是之前被我排除过的,去他那里看病,用旁人的话说就是药下得轻,两天的药吃下去,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所谓病急乱投医,对于当妈的来说,即便娃儿只咳嗽了一声,那也是十万火急的大事件,药吃下去不见效,当妈的就急,就又拉着孩子换医生。
光头医生72年生人。当然这是他自己主动告知的,他爱与病患家属聊天,一手搭着患者脉搏,跟站立的家属聊着天,主动抛出一些信息,然后笑一下,上挑的眼尾处鱼尾纹也跟着飞起来。
他的健谈与医生惯有的神秘感形成鲜明对比。
从他的聊天中可以获知以下内容:他换了新手机;考完了执业医师资格考;他儿子上班的单位;他家的社会关系网;家里有几台车;最近升级做了爷爷;媳妇在月子中心坐月子等等。
他抛出信息很具有情节性,比如“家里有几台车”这个信息,他是这样抛出的:衔住攀谈对象的话尾,(自然话题一般是关于孩子的)他就说,现在的娃儿,有脾气得很,我那娃儿,一天都见不到人影,不落屋,问他在做什么,人家说有自己的安排,开车要开他妈的车。(“他妈的”不是骂人,是指他儿子要开他妈妈那辆车),说完唇角往两边一扯,再一上扬,颧骨跟着往上推移,眼尾自然上挑,整个面颊立马皱纹满布。男人就有这样的优势,可以肆无忌惮地制造皱纹。
y医生嘴上不停说着话,手上是丝毫不耽误的。他在配处方药时,每在药柜上取下一瓶药,动作都是有节奏的,就像在拍音乐MV,每个手势均是踩在点上的,如果碰巧药盒空了,扔空盒子也会扔出他的个性,但见他稍侧上半身,并不移动脚步,远远地像投珠游戏一样,手臂一扬,画出一条丝滑抛物线,空盒子精准落入垃圾桶,接着头一甩,头带动身子回到正常姿势,每到此时,我都替他惋惜没有头发,如有头发,他这一甩头,定能将额前刘海甩动,男性魅力尽显。
y医生打算盘也相当有个性,五指抓住算盘架,前臂一伸,只听“哗哗”一声,珠子们受力,整齐划一,接着一阵噼里啪啦有节奏的声响,算盘上就出现一组数字,下一秒,已执笔处方签,盯着坐他面前的人说:“名字?”
这时你才醒过来,哦,他已经在接待下一位了。
为什么观察这么仔细?可不是爱上了他,是娃儿生病太勤,目睹次数多了,自然就留下了印象,再则,他的言行极具个人特色,想不记住都难。
其实医患之间也是需要信任的。应该说任何关系都需要信任做基础,底层逻辑是一样的。病人信任一位医生,也是给自己一个信念,信任医生,就是加强对自己的信念。
转了一圈回来,我忐忑不安地让小孩坐在了他面前。y医生的药一如既往的便宜,一次二十多块钱,想起之前的就医经历,我几乎不报希望。
说来也奇怪,一件事情,当你对它赋予了哪怕只一点的信任,它就能产生不一样的效果。当然,也跟孩子一天天长大,抵抗力在不断增强有一定的关系。
同样扁桃体化脓,又发烧,两天药吃下去病情稳定,再接着吃两天,竟然差不多好完。而之前去C医生那里又吃又贴,病情却缠绵不绝,大人孩子都苦不堪言。关键y医生这里药费只有十分之一不到,当小孩完全正常,又蹦又跳时,我错愕,这就好了?
孩子无病家长一身轻。
直到现在这么久过去,小孩的扁桃体再也没有严重地化脓过,只偶尔一点咳嗽,也是吃两天药就差不多好了,再也没有兴师动众如临大敌过。
有时候晚上散步路过C医生诊所,不免心里会做个比较,前后区别如此明显的就医经历,关键究竟在哪里?
不管怎样,孩子们少生病就是最关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