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杨本芬女性三部曲(我本芬芳+浮木+秋园)
作者:杨本芬
第一部 我本芬芳
《我本芬芳》作者用第三视角去讲述本人的故事。当一个女性读者用现代的女性观念去代入慧才的角色,可能这个故事的中途已经可以结束800次;书评中有人说“如果有男性从男性的角度去写这本书,是不是也会有相同的故事”?很难理解也很难代入。
婚姻到底给女性带来的是什么?近些年大家开始解放女性,最大的一个角度就是她不是生来就是一个妈妈一个母亲,她只是因为性别和生理被赋予了一个又一个的角色,而在书中禁锢住那个女人的就是这一层一层的身份。
时代的背景下,人们也不在讴歌苦难,也不再崇仰只有大人物大事件才能被记起,平凡世代里的普通人的生活也被展示在台前。
影视剧跟以前的有些媒介总会烘托苦难,镜头会给特写;语言会有技巧;描述要求生动……。但是现在大家都知道,苦难是不必拿来宣传的,平铺直叙的讲述对当事人来说都算是一种看开之后的解脱,是时间给的恩赐,突然回首,曾经得捂着藏着的伤口已经可以大大方方的展示,在日子的催促下,在自我的解释下,就释怀了,曾经轻易就翻涌的浪突然就变成涟漪了,或者一晃神就过了。
一度无限痴迷纯粹,又在清醒的认知,纯粹极少或者大多都会是负责的混合体。
前人总是试图用自身的经验来尽量使后辈走的是坦途,而新的变化又会滋生新的问题。我们再也不会碰到以前离奇的婚姻结合,可是在结果上,现在的结合和结果甚至比以前有些表现更加离谱。前人认为我们已经在进步,有经验可以参考;可是我们参考的经验得来的也不那么满意。到底说到底还是人的复杂性的原因,科学的实验里控制变量这一条在现实中永远不可控。
秋园
如果第一部是“女性”被绑架的苦难,那这一部就是时代的苦难。
农村的好和坏如果有对比,那就用极值来描述就最准确。而这种好和坏参杂在一起也最让人难评判。温良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可是人性谁知道那一瞬间会变好还是变坏呢
每次在时代背景下把那些恶带进去,只是感慨于人性的恶。而对于好人没好报的故事只能报之以遗憾,并寄予未来社会的高道德度。
这可能就是一代又一代想要奋斗的理想
就活着吧,总归是有死的那天的。
浮木
没有第一部第二部那么耐读,就是在听别人的故事。读过就散了的那种
就如在身边不曾逗留却留下印记的客人,只是我曾因他们扯动过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