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为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集,孔子编纂并为之作序,以记言为主,所记基本是誓、命、训、诰一类的言辞。文字古奥迂涩(佶屈聱牙),只有少数文字比较形象、朗畅。
颜师古注引刘向说:“周时诰、誓、号令也,盖孔子所论百篇之余也。”,可知《逸周书》(《周书》)向来被视为《尚书》的余篇或逸篇。《逸周书》的文字表现与《尚书》颇不相同,与春秋战国的史家之文接近。
铭文是铸刻于青铜器上的文字,多是记述战功、赏赐、讼断等,出现于商代,在周代得到兴盛。铭文文体与《尚书》相像,多为散文。
汉初,《尚书》有古、今不同的传本,今文《尚书》29篇是经师伏生所传(秦始皇焚书坑儒,伏生将《尚书》藏于家的墙壁间。),西晋(魏朝之后)永嘉之乱后,今文《尚书》散亡。古文《尚书》在汉武帝时(秦朝覆灭后的下一个王朝)出现,比今文《尚书》多出16篇,后来亡逸。清人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汲取前人考订成果,大抵恢复了汉代《尚书》传本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