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婆小学 申利锋
周末,带孩子到公园里玩,刚走了一小段路,突然有个一岁多的小女孩在我前面十多步的地方摔倒了,身边没有大人,孩子趴在地上,一个劲儿的哭,我快步走上前,扶起孩子,帮孩子整理好衣服,孩子看着我这张陌生的脸,哭声戛然而止,我对她微微一笑,回头找寻孩子家长,发现身后不远处,貌似孩子的爷爷正朝我的方向走来,嘴里叫着孩子的名字,小女孩迈着不太稳的小碎步微笑着向他走去。
回头看到我家两个小宝贝全程专注的看着我,我会心的笑了。孩子试探的问:“妈妈,我们可以走了吗?”我点点头,带着她们继续往前走。
然而,就在我迈出步的一瞬间,我的脑海里突然浮现出了十多年前发生的一幕。那时,表哥介绍他的同学给我认识,一天晚饭后,我们相约压马路,在街上走着,我前面一位老奶奶带着孙子,唯一特殊的是,孩子坐在扭扭车上,车前面系着一米多长的绳子,老人手里拉着绳子一直在前面走,只顾着跟同行的人聊天,而未曾看身后的孩子,正在这时,孩子突然从车上滚落下来,没哭,我快步走上前去,扶起了小男孩,孩子奶奶估计是感觉拉着的车轻了,回过头来看了我一眼,我把孩子重新放在车上,同时告诉她孩子从车上掉下来了,孩子奶奶拉着车一言不发的走了,接着和同行的人聊天,好像刚才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这时,表哥同学用非常严肃且带有责备的语气对着我说:“以后走在路上,摔倒的孩子不要扶。”“为什么?我看到了,扶一下怎么了?”我很不悦的说。“刚才的老人都没有跟你说谢谢,你把孩子扶起来,人家一句话都没说就走了。”我紧接着说:“我扶起孩子不是为了让人家跟我说谢谢的。”“那也不行,以后再有这情况不要扶,现在碰瓷儿的特别多,如果孩子摔出问题了,人家讹你怎么办?”“不至于吧!我就扶一下还有错了,再说又不是我把孩子碰倒的。”“现在人心难测,被讹的事还少吗?以后在街上千万不要扶摔倒的孩子,还有大人,知道吗?”我们就这个话题你一言我一语的争吵的不可开交,最后,我选择默不作声,感觉跟无法沟通的人聊,没劲儿,真是话不投机半句多呀!接着他又给我讲了一大堆的道理,然后锲而不舍的问:“以后遇见此类情况,还扶吗?”“扶。”我还是坚持自己的理念,为自己争辩到:“我觉得世上还是好人多,哪像你说的人心都那么险恶。”“世界没你想得那么美好,不要总是拿你单纯的心态和眼睛去思考,去看待。总有一天你会吃亏的。”我依然不以为然,于是,我们就这个话题一直这么争吵着。他不厌其烦的再次给我讲刚才的情形,说:“如果老人非说是你把人家孩子碰掉下去怎么办?好在孩子没有问题,如果磕伤了,老人讹住你,不让你走怎么办?……所以,以后坚决不能扶。”听着他谆谆教导,看着他的认真劲儿,我不知可否的笑了,最终,我们不欢而散,从此之后很默契的再也没有了联系。
这么多年来,我还是会看到小孩摔倒不假思索的上去扶,完全没有去想孩子家长会怎么样,结果每次他们也都会感激的说“谢谢”。没想到十多年后的今天,我在没有听到那句谢谢时,又那么清晰的想起那晚的情形,想起了他就为这样一件我认为很小,他认为很大的事而喋喋不休的教育我的一晚,如果今天我们再相见,他会不会觉得数年后的今天,我依然是我。
我笑了,想起了那句话,“我真故我在。”没办法,因为,动作总是遵从我的内心,我做不到视而不见。我在想:当今的社会,扶不扶真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他说的也不无道理,不是不想扶,而是不敢扶,扶不起了。我是不是该庆幸我这么多年一直遇到的都是善良的人。虽然我早已忘记了表哥同学的模样,但他的那种把什么都往不好的方向想得心态却令我记忆犹新。如今,我非常理解他的观点,但我依然觉得世界上美好的东西还是远远超过不美好的。
的确,这些年碰瓷儿的现象是越来越多了,都成了春晚的小品题材,也成了电视剧的素材,成了人们纠结的、热议的话题,但如果每个人都觉得不敢扶,不能扶,倘若有一天,跌倒的是自己的亲人呢?又或者是自己呢?怎么办?那时候,你是希望别人扶?还是不扶呢?小品里的话犹在耳畔,“这人倒了咱不扶,这人心不就倒了吗?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来了。”
是啊!扶与不扶,其实,就在我们的一念之间,我们跟着自己的心出发就好,遵从内心的那份善念,相信世界还是美好的,相信人心还是善良的。因为“人之初,性本善,”不是吗?
希望人心都能越来越纯净,希望社会能够越来越和谐。唯有不忘初心,方可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