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八度的高温下,他们的生活与你不同

浙江余姚,美丽而又古老的小城,是一个典型的鱼米之乡。余姚在秦朝时就已设县,历史文化灿烂,河姆渡遗址已有七千多年历史。余姚名人辈出:东汉的严子陵,明代的王阳明,明末清初的黄宗羲,当代的余秋雨。

余姚也是国内最大的塑料集散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时候,余姚塑料的年交易量已达二百亿元人民币。塑料以及与塑料相关的产业,在余姚随处可见。

最近全国大部分地区都陷入了持续的高温蒸煮模式,网上纷纷晒出了各自极端天气下的生活百态。其实,很多时候坐在有电扇、有空调的房间里,并不能体会有这样一些群体,在高温下,他们的生活与你不同。

一、工厂里的小任

我的一个朋友在2006年初的时候,在余姚设厂,生产改性塑料。小任,贵州人,时年约三十八九岁,是工厂招的第一批工人。

刚建厂的时间是二月份,余姚属南方,没有暖气。造粒机是将塑料原料加热融化生产,机膛的正常工作温度一般是二百多度,随着生产的进行,造粒机就如同一个大暖气,慢慢的车间里就逐渐暖和起来。

在寒冷的冬季,机器的热量散发是个好事。但在三十八度的夏季,车间里简直就是桑拿房。无论冬夏,小任的工作都要正常进行。

2006年,小任刚入厂时,工资是计算时薪,3.5元/小时,每天早上七点到厂签到,不加班的话,下午五点下班。如果赶订单,一般最晚到晚上十点下班(不可太晚,因为第二天早上七点要正常上班)。

除了计时工资,小任的养老、医疗等保险一概没有。刚来的时候朋友还怕政府部门来查,但周边的全没有,你交了,就意味着你的成本增加,直接关乎企业生存。小任们来的时候对工厂的要求是必须保证工作量:每天不能少于十个小时,每月要干满三十天。印象里,小任即使是生病,也都坚持上班。

刚开始的时候,朋友一条生产线配六个工人,四个人配料,二个人看机器加包装成品。一般机器三个小时生产一吨,四个人拆包、拌匀、装包、上料,二个人包装成品,人手比较富裕。后来,朋友发现总有一二个偷懒睡觉,再与周边工厂一交流,就将一条线缩减到三个人。于是,小任们从早上七点上班,全天就基本上在快节奏的体力劳动中停不下来了。

朋友其实在老板里算厚道的。一开始厂里提供午餐,厂门口有一家小饭馆,极便宜。记得有一次,四个工人要了几个素菜,菜钱是十四元,饭是每人交一元米饭随便吃。这家小饭馆几乎是和工厂同时开业,厂里工人去吃了一个月,餐馆就关门不干了。每餐点一、二十元的菜,敞开了吃米饭,没有不倒的餐馆。后来工人们就自己带饭了,只是,每一两周,朋友要请上厂长还有小任等骨干喝顿酒。

小任在厂里干了也有十年了,计时工资也已涨到18元/小时。现在,像这样的工厂已经在拌料、包装方面逐步引入了机器,工人已越来越少。另外,这样的工作基本上都是像小任这样四十岁以上的人在做,招不来年轻人。

类似的工厂在逐年减少。我问过小任,岁数再大点去做什么?小任说就回贵州老家,至于回家还种不种地,小任不愿去想,也不敢想。

有时想想,像富士康那样的工厂,对小任来说应该是天堂。

二、看仓库的老冯

在余姚塑料城周边散布着各式各样的仓库,老冯看着一个小型仓库。

老冯,余姚本地人,六十六七岁,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看仓库,迄今已有二十年。老冯看仓库没有工资,自然也谈不上养老、医疗等保险。

老冯的收入主要靠进出货物。来的货物卸到仓库,由老冯从车上搬下来,在仓库里码放整齐,货主缴纳15元/吨的卸货费。有买家来提货,老冯再把仓库里的货给买家装到车上,买家也是给老冯15元/吨的装车费。装卸费这些年倒是基本上没变。

前几年我有一次看见老冯卸车。十三米的卡车一车拉来三十八吨塑料,老冯和另外一个差不多年纪的人一起卸。他们一次扛二包,五十公斤,步履依然有力。我很吃惊,三万八千公斤的货物,二个六十岁的老者用了不到一个小时就人工从卡车上卸下来,再在仓库里码为六、七米高的整齐规律的小山峰。有时,仓库一天要来好几车货。

随着时光的流逝,老冯一天比一天老了,老冯扛包的架势已显露出有些吃力,常常是扛一会出的汗就把衣服湿透了,以前可不这样。我跟老冯已经很熟悉了。有一次我问老冯,将来岁数再大一些怎么办?老冯笑笑,老了就不干了呗。

是啊,只要还扛得动,老冯的日子就还可以继续。

三、蹬三轮的老周

老周也是余姚本地人,六十岁。一直在塑料城蹬三轮车。

余姚塑料城里有一支人数众多的三轮车队伍,负责各个企业的货物运输。长途货运或者数量较大的货运一般由物流公司直接安排,但一般零散的货物,或者短途货物,则大多由这些三轮车承担。

老周干这一行也已经十几年了。在余姚干体力的这些行当,前几年还有年轻人在做。最近已越来越少看见年轻人了。

老周他们一般拉一车不超过一吨,5-10公里范围内,装车、运走、到客户或物流那里卸下来,一趟挣30元。有时,货送到了,从客户那里几千、几万元的货款取回来,送给货主,分文不差。一开始,我们还有疑虑,慢慢的相处时间久了,也就入乡随俗了。十几年来,货款两清,忠于事主,从无差错。

常常看到余姚的三轮车为了赶时间逆行、闯红灯。有时很为他们捏一把汗。

这么些年,老周们风里、雨里跑来跑去,只要有活,严寒酷暑对他们而言都不是事。老周们生活得很快乐,从未听过他们抱怨,他们很高兴家的边上有个这么大的塑料城。

有一个很有趣的话题:我做企业已十几年,对经济形势自然也时时关心。只是有时有些诧异,对经济走向和货物行情的看法,专家的研判和解读往往不及小任、老冯、老周们。仔细往深里想想也不奇怪:专家们眼睛盯的是诸如央行逆回购,M1、M2等指标,有时这些东西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吊诡难料。而工厂里产出的多少,仓库里和市场里的流通量都是最真实的。或许,对经济的冷暖,小任、老冯、老周们是春江里的那些鸭,才感知最深。

今天是周日,小任像往常一样在工厂里上班,外面又是三十八度的高温。从前,小任努力工作是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可以像别人一样在有空调的房子里。只是,现如今小任的儿子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已开始步父辈们的后尘。

车间里,小任擦擦汗,又开始低头干活。虽然外面已是互联网的时代,但网上的风花雪月,网上的民主与自由,都与小任无关。小任的生活没有波澜,甚至没有话题,十年、二十年,小任们就这样日复一日的、平淡的,活着。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1,948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371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49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21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27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42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997评论 3 40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41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03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34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73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39评论 4 33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955评论 3 31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70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00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394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62评论 2 34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