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下班进门在换鞋时,小伙子立马放下他喜欢的书,“妈妈,我们来玩抛掷游戏吧。”身心俱疲的麻麻,心里其实更想休息,但看到小伙子期待的眼神,感受到他的期盼、他需要我的心情,这个时候哪怕只是要个小游戏,我都愿意调整好状态,放下手机,去和他玩“抛物线”游戏。“好的呀,等我放下包我们就开始。”我微笑着说。
就这样,开启了他一边话痨一边抛纸团的模式。今天体育课刚开始没做出来仰卧起坐,后来怎么做出来的,同学们原来是嘲笑他的,后来不嘲笑了;因为衬衣被同学们嘲笑一年级的学生还穿着幼儿园的衣服等等等等。一股脑噼里啪啦的全说出来了,麻麻只是在旁边,“嗯,啊,这样啊”并且目光和善地看着他,还时不时露出个惊讶的表情,这话匣子就一发不可收拾了。“妈妈,我们来比赛看谁扔的远。妈妈,你看我都扔到那里了!妈妈……”被妈妈声给淹没了。
很多时候听到身边的朋友说孩子不愿意回去和父母交流今天在学校发生的事情,父母会特别想知道。怎么办呢?怎么问呢?首先从孩子觉得轻松有兴趣的话题入手,问问孩子的建议和感受。其次孩子在说的时候,两眼炯炯有神的看着他、特别期待的看着他,再辅以一些平等沟通的话语,孩子的话匣子会被慢慢打开。这个时候切忌评论和教训,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交流探讨。最后多练习几次这样的聊天方式,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就会越来越亲密。
如果父母真正理解孩子、尊重孩子,都能找到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充分理由,都能找到和孩子的共同话题,都能找到潜移默化去影响孩子并让孩子乐于接受的教育方法,都能从每件事中发掘出教育智慧,都能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都能把劣势转化为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