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
新的起点
“我们会在深渊的边缘野餐,毫不理会情势的危险。”
——电影《鲁本,鲁本》
灵魂关系
虽然本书已近尾声,却不代表灵魂关系就是情感之旅的最后阶段。它其实应该是一个起点,因为从这里开始,你将获得的体验是难以数计的。人类灵性的奥秘,还在等待着旅人去探索,而旅人即将面对的考验、经验及礼物将变得神秘且愈来愈接近纯粹的能量。
在亲密关系中,一旦你下定决心要遵从灵魂的引导,你的人格就会开始与灵魂的能量相整合。想要达成这个目标,你就必须学会充分地主宰自己的身体、感觉及心智。在过去,人们相信,要学会主宰自己,必须远离社会的诱惑才行。这种自我封闭的生活方式,往往意味着人必须居住在修道院或庙宇之类的地方,保持绝对的贞洁,安贫乐道,而且完全服从庙宇中的权威人物。在现在这个时代,人际关系就是我们的修道院,而贞洁、安贫、服从等誓言也已被取代,现代人只需让自己成为成熟、能明辨是非的个体就足够了。
有很多伟大的著作都在描述人类能得到的那些荣耀,却很少有书会讨论人类如何能在日常的人际关系中体验并分享这些荣耀。在细读伟大的心灵著作、哲学及秘教教义时,我发现有关人际关系重要性的讨论寥寥无几,而讨论人与神及天堂之间的关系的著作却比比皆是。在我的生活中,我也曾从精神导师的身上学到不少,也曾经历过人称“宇宙体验”的极乐感觉。然而,我所学到的有关无条件的爱的宝贵经验,却大多是从朋友、情人、子女、家人和熟人的身上得到的,也就是说,我在与其他人的相处中获益最多。
在灵魂关系的层次,你将会遇到第一位真正的导师——那就是你的灵魂。除非你让灵魂来做你的导师,否则你将很难找到其他的导师。你会轻易地受名气的误导,去相信那些所谓的大师、偶像、神父、心理治疗师、心理学家或脱口秀主持人等等,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你的伴侣也许正在对你表达灵魂的话语,而你却浑然不觉。你必须先认识自己内在的这位导师,才能从别人——从伴侣开始,扩散至其他人——身上感受到灵魂所要传达的信息。到最后,你与每一个人的相遇都会成为神圣的邂逅,因为你可以从别人身上发现真正的自己。我相信,我们必须先有这样的体验,才能分辨出哪些人才是真正有智慧的大师。
我花了超过两年的时间才写成这本书。我相信花费这么长时间才完成的原因,是希望尽可能地写出一部丰富的作品,一本能完全反映我亲身经验的书。身为创意顾问,安德利亚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欧馨则将我的文字予以简化,让文意更简单明了。不过对我有最大影响力的,该算是我的妻子,因为她既是我的伴侣又是我的良师。身为一个坚定的独身主义者,我必须依赖她来教导我亲密关系的基本原则。我是个很差劲的学生,不但骄傲、顽固、迟钝,又不肯改变。而在认识她之前,我从来没想过要结婚。所以在展开这段亲密关系时,我等于是个不折不扣的新手,不知道奉献、沟通与亲密为何物。在我描述亲密关系的各个层面之前,都必须先充分地亲自体验,然后才敢下笔。
当我在婚姻中遇到不如意时,我常常想要把这本书丢到一边,不再继续写下去。因为我觉得,既然连自己都做不到书中的理念,又怎么有资格教导别人呢?我一直相信,能以亲密关系为题来写作的人,本身必然是这方面的翘楚。如果事实真是如此,那我该算是个例外。我经常在深渊的边缘游走,而且这绝不是像野餐一般的愉快经验。但我发现,经常摔倒的人会比较了解大地;同样,我也常在审视自己的错误时,学到许多有关亲密关系的事,而我也一直相信,人必须不断地从错误中学习,才能进入天堂。
我与妻子都不知道我们的亲密关系到了明天、下个月,或者明年会有怎样的发展。但我知道的是,不管表面上事情看起来如何,我和妻子在走每一步的时候,都会尽我们的所能去感受及表达爱。
每个人都是如此。我谨以一首短诗作为本书的结尾,并再一次点明本书的主题:亲密关系是通往灵魂的桥梁。
两个相爱的人
在地球上创造了一座伊甸园,
并开启了天堂之门。
经验说:“这是不可能的。”
爱说:“事无好坏,诠释在人。”
骄傲说:“这太可笑了。”
爱说:“事无好坏,诠释在人。”
谨慎说:“这太冒失了。”
爱说:“事无好坏,诠释在人。”
理性说:“这不合理。”
爱说:“事无好坏,诠释在人。”
迷信说:“这会带来霉运。”
爱说:“事无好坏,诠释在人。”
远见说:“这没有希望。”
爱说:“事无好坏,诠释在人。”
当你说话时,要让你的话语发自于爱。
当你沉默时,要让你的沉默发自于爱。
当你骂人时,要让你的责骂发自于爱。
当你与伴侣相互保护时,你们彼此的保护也应该发自于爱。
让爱在你的生命里生根,
美好的事就会发生。
来自游老师的话:
恭喜大家终于读完这本书。不论生活怎么样,期待我们可以保有一颗不断学习,不断阅读的心。不能用脚去丈量这个世界,就让我们跟着文字去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