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钙血症最常见的病因是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和恶性肿瘤,占总致病因素的90%以上。筛查出无症状患者的高钙血症多为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而住院病人往往由肿瘤所致。癌症患者约 30% 有高钙血症,预后较差。
生理情况下,血钙水平的维持主要依靠:骨、胃肠道、肾和血浆蛋白(尤其是白蛋白)四个方面。
高钙血症常见病因包括:1、骨吸收破坏导致骨吸收性高钙血症;2、某些淋巴瘤或肉芽肿可分泌1,25(OH)2VitD导致胃肠道钙吸收能力过强造成肠吸收性高钙血症;3、双氢克尿噻、过量PTH可促进肾小管Ca重吸收,而肾功能不全、肾血量不足可导致尿Ca排泄减少,均引发肾性高钙血症;4、血浆蛋白不正常可导致血总钙量增高而游离钙正常称为假性高钙血症
恶性肿瘤相关的高钙血症(MAH)
MAH 的病因可被分为四组:(1)肿瘤细胞 PTH 相关肽(PTHrP)产生过多(恶性肿瘤体液性高钙血症 HHM);(2)淋巴瘤将维生素 D 转化为 1,25 二羟维生素 D 过多,导致肠道钙的吸收增加(吸收性高钙血症);(3)肿瘤转移或多发性骨髓瘤通过分泌局部 PTHrP 和其它因子导致骨溶解(局部的骨溶解 LOH);(4)(少见)肿瘤细胞分泌 PTH 过多(甲状旁腺腺癌或异位甲状旁腺激素产生)。
高钙血症临床表现:1、全身症状:脱水、体重减轻、畏食、瘙痒、烦渴;2、神经肌肉症状:疲劳、嗜睡、肌无力、反射减退、神经病变、癫痫发作、意识丧失、昏迷;3、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便秘、顽固性便秘、肠梗阻;4、肾脏:多尿、肾功能不全;5、心脏:心动过缓、P-R间期延长、Q-T间期缩短、T波宽、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
诊断:血清钙高于2.75mmol/L。轻度:2.75-3mmol/L;中度:3.1-3.7mmol/L;重度:>3.7mmol/L
局部溶骨性高钙血症(LOH):指由原发于血液系统肿瘤或非血液系统肿瘤骨转移所致直接骨侵犯引起的高钙血症。 此类病人占恶性肿瘤相关的高钙血症约20%。最常见为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淋巴瘤和乳腺癌骨转移。局部释放的破骨细胞激活因子包括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PTHrP)、IL-1、IL-6、TNF-α 、TNF-β、TGF-α、 TGF-β和前列腺素E(PGE)。与恶性肿瘤体液性高钙血症 ( HHM )不同的是LOH患者血中PTHrP不高。
PTHrP:PTHrP诱导破骨细胞骨吸收—— 吸收的骨组织释放TGF-β——局部释放的TGF-β进一步促进肿瘤产生PTHrP,继而加速骨吸收。有些骨转移灶的瘤细胞可产生PTHrP,溶骨部位骨髓腔内血中PTHrP浓度明显升高,但原发灶瘤细胞并不产生PTHrP,因此周围血中PTHrP测定不到。
恶性肿瘤体液性高钙血症 (HHM):指由于未发生广泛骨转移的实性肿瘤或对肿瘤有反应的其它细胞分泌体液介导因子至血循环,刺激破骨细胞骨吸收及肾小管钙的重吸收,导致高钙血症。占恶性肿瘤相关的高钙血症约80%。其特征是:很少或无恶性肿瘤骨侵犯或骨转移;肿瘤切除或治愈后高钙血症和其它生化异常可以逆转。 最常见于肺、食道、宫颈、阴道及头颈部的鳞状上皮细胞癌,其它还有肾、膀胱、卵巢及胰腺癌。而乳腺癌即可有HHM,也可有LOH。目前明确绝大多数HHM是由肿瘤分泌PTHrP所致。
治疗:通常对轻度高血钙,无临床症状的患者,一般不积极采取控制血钙的措施。当血钙>3.5mmol/L时,不管有无临床症状,均需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血钙。
(一)扩容、促尿钙排泄:1)生理盐水:高钙血症时,由于恶心、呕吐、多尿引起的脱水非常多见,因此,不论何种原因的高血钙,均需首先使用生理盐水补充细胞外液容量,开始 24~48 h 每日持续静点 3000~4000 ml,可使血钙降低 1~3 mg%,生理盐水的补充一是纠正脱水,二是通过增加肾小球钙的滤过率及降低肾脏近、远曲小管对钠和钙的重吸收,使尿钙排泄增多;(小儿、老年人及心肾肺功能衰竭者补液应慎重)2)利尿:细胞外液容量补足后可使用速尿,速尿和利尿酸钠可作用于肾小管髓袢升支粗段,抑制钠和钙的重吸收,促进尿钙排泄,同时防止细胞外液容量补充过多。速尿应用剂量为 20~40 mg 静脉注射,当给予大剂量速尿加强治疗(80~120 mg/ 每 2~3 h)时,需注意水和电解质补充;(目前,利尿方法常与抗骨吸收药物一同使用,一般仅用1-3天,在抗骨吸收药物起效后即可停用;由于噻嗪类利尿药可减少肾脏钙的排泄,加重高血钙,因此绝对禁忌)
(二)抑制骨吸收药物应用:由于破骨细胞骨吸收的增加是绝大多数高钙血症患者最常见和重要的发病机理,因此,目前经常使用阻断破骨细胞骨吸收的药物降低血钙。此类药物的早期使用还可避免长期大量使用生理盐水和速尿造成的水、电解质紊乱。1)唑来膦酸:静脉使用二膦酸盐是迄今为止最有效的治疗高钙血症的方法。高钙血症一经明确,必须尽早开始使用,因为二膦酸盐起效需2~4日,达到最大效果需4~7日,约60~70%患者血钙能降至正常水平,效果可持续1~3周。2)降钙素:可作用于破骨细胞上的降钙素受体,抑制破骨细胞骨吸收,同时能减少肾小管钙的重吸收,增加尿钙排泄。使用降钙素 2~6 小时内血钙平均下降 0.5 mmol/L,但不能使大多数患者的血钙水平降至正常。剂量为:鲑鱼降钙素 2~8u/kg,鳗鱼降钙素 0.4~1.6u/kg,均为皮下或肌肉注射,每 6~12 小时重复注射,停药后 24 小时内血钙水平回升。重复注射同一剂量的降钙素不能达到首次注射的降血钙效果,即多次注射,作用渐弱,不适于长期用药。(降钙素逸脱可能与破骨细胞上降钙素受体的快速降调节作用有关)
(三)糖皮质激素:可用于治疗由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如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导致的高血钙,也用于治疗维生素D和A中毒或肉芽肿病导致的血钙升高。通常对实性肿瘤或原发性甲旁亢引发的高血钙无效。常用剂量为氢化可的松200~300mg每日静点,共用3~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