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自从开始工作,貌似很少踏踏实实的渡过春节、元旦、端午、中秋等等节日,对任何节日都无感,看着别人热热闹闹过节,总觉得是一台戏,而我是戏外人。
对节日的唯一感觉就是:今天可以什么都不干了~
有时候我也反思:是因为自小没在父母身边,淡了那种节日的喜悦与感觉?还是其他?百思不得其解。
如果不是因为要让小朋友体验一下过节的氛围,我宁愿在这些日子里,躲个无声无息。
没意思啊!
那么,意思到底在哪里?
小时候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呢?在我的印象里,还是很有仪式感的。我家是个比较传统的家庭,比如,拜月。我爸我妈是真的搬出来桌子在月亮光里,郑重的摆上水果和月饼等,拜月。。等拜过了月,才可以让我等去吃月饼。
那时候,外婆也常常是一起的。我妈是外婆的最小的女儿,所以我小的时候,外婆已经很老了,我印象中外婆是个小脚老太太,八十几岁高龄了,还湖北河南两地跑,而且每天还认真学文化,看报纸。
那时候觉得节日还挺有意思,会盼望着过节,中秋节会为吃上自己喜欢吃的月饼而兴奋。
那时候最爱吃什么月饼呢?好像我最爱吃蛋黄馅月饼(里面是鸭蛋),最讨厌吃五仁月饼。
现在反过来了,对各种奇形怪状而又精美的月饼,比如巧克力,绿茶,草莓,肉馅月饼。。。。等等,都浅尝辄止,以前最爱的蛋黄月饼也不喜欢了,反而最喜欢五仁月饼,带着青丝红丝,有芝麻花生核桃。。。吃一口,满满的童年味道,还能记起来儿时的中秋节晚上,那凉凉的夜,和明亮的月光。
今夜,枕一席月光入眠,却寻不回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