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教育行走正式拉开了学习的帷幕。
上午的嘉宾讲座,我喜欢北师大实验学校李玲校长的“笑长”之说——面带笑容的校长。她的尊重老师——不签到、不打卡、不刷脸,对学生能力的认同——四到九年级学生全员全课程选课走班,无一不让我震惊;我喜欢她的“一米二画展”,以儿童的视角去看,家长蹲下身来,不管家庭还是学校,都以爱打底,把儿童放在中央。听她的讲座,就知道绝对不是体质内的学校。听她说学校私转公了,我想今后她的学校还能不能这样前沿且有个性的发展?但不管怎样,今天听李玲校长的讲座,确实让我开阔了眼界。
听张文质老师的讲座,我则动容于他说的“四小人物”——想大问题,做小事情;为了儿童(小人物);坚持做小事情;帮到一小部分人;有一些小影响。虽然我在张文质老师的书里读到过这些,但在这里听文质老师再说出来,还是感觉满满的感动,原来我们的价值在这里!听到张文质老师说“一个人可能就是一支队伍”,我一下想到了明霞老师,想到了与明霞老师一样的人,她们已经拉起了一支又一支的队伍。很喜欢听张文质老师的讲座,实在,解压,找到价值与方向。
下午好几个嘉宾做15分钟的演讲,最喜欢的就是蔡如明董事长做的《尔遇——从书店到书馆,社区成长的第三空间》,那一个个公益书馆带来的良好效应,让我看到站位高的人是如何看待文化与人心,让我看到他对这个社会的友善、对人心善的信任。而毛家英和陈春华两位校长则是讲了如何带团队读书写作。佩服两位校长的坚持,感受到她们读写团队老师在坚持中从苦走向幸福的那种蜕变。真的,遇上这样的领导,何其幸运!
晚上则是听了普利辉老师和王大庆老师的沙龙。普老师的沙龙上,普老师的分享、互动中几位老师的交流,共同支撑起这个美好的夜晚,让我有了认识上的再一次提升。
一天的学校,收获,心动,激情,收获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