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跟其他家长聊天,经常会听到家长抱怨说:我家孩子一点上进心都没有,愁死了。
上进心是我们通俗的讲法,其实,它在心理学上有一个专业的称呼,叫成就动机。它是做什么用的呢?,就是给孩子提供方向的指引和前进的动力。
我们先说根本不愿意学习的孩子,它可以看作是避免消极评价的一种代表。如果你对孩子的日常有了解,你就会发现,每次考完试发下试卷,不管成绩怎样的孩子,都会认真看一下自己分数。成绩理想的孩子会感叹考好了或者没发挥好。而成绩经常靠后的孩子,如果他自己认为考好了,也会得意的炫耀一下,如果没考好,他会表现的不屑一顾,甚至说我根本懒得读。这就表明,所有孩子都希望自己是优秀的。
如果你的孩子现在是这种不愿学的状态,你不妨回忆一下,他一定有一段时光表现的很乐意学习。只不过他总是很难达到预定的目标,在学习上体验到了越来越多的挫败感和消极评价,于是他干脆不学了。这种状态,有点像一个心理学上描述的一种状态:习得性无助!所谓习得性无助,指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它是避免失败的动机的一种极端形式。
大部分不愿学习的孩子,不见得是习得性无助的状态,但是他一定在学习上经历了大量的负面体验。其实孩子小的时候大都有一个时期是想争第一的,而且输了都不高兴,不喜欢被批评。但是后来为什么有的会表现得好像一副软硬不吃的模样呢?大部分还是因为在不断的打击之下,对自己没了信心,也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
所以,针对这类孩子,得先恢复他们正常的学习状态,然后才是重建上进心。
1要发扬孩子的优点。 家长可以找到孩子的长处,然后以此为起点,增加孩子在学习上的积极体验。比如一个孩子喜欢说话,但是不擅长写作。那么,我们可以让孩子先通过说话来完成作业,把说话的过程录下来,整理成文字,这样扬长避短,可以帮孩子重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2要学会修改对成功的定义。 传统意义上的孩子学习的好不好,都是和他人比的,我们要转变为和自己比,这才能激起孩子的上进心。关键是让孩子不断的和自己比,能够不断超越自己的孩子,才是最有未来的孩子!
3创设一些挑战性的活动,让孩子主动的提出问题,并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加以解决。 如果学习方面这样的活动不好找,可以先在生活方面做尝试,同样对学习有积极的帮助。
4家长就要学会适时的放手。不经历风雨就没有办法见彩虹,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让孩子自己去锻炼,去摸索去奋斗,才是他成长应有的样子。况且家长的任何保护都不能保证他一生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