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因为看了余秋雨先生的《行者无疆》,还是因为翻阅了费勇先生的《我的江南》,还是因为某场电影里的某个镜头涉及到了安逸清幽的古镇生活,我的脑子总是浮现关于古镇周庄——这个我生长了三十年的小镇的一些零星旧事,而且似乎就在眼前,而我自己,也似乎活生生地回到了我的孩提时代。
大概我还是五六岁的模样,每逢节假日,母亲总会牵着我的手上街头挑些小东西。每次我也总会乖乖地听母亲的话,只为了得到一个我盼望已久的海棠糕。沿着蜿蜒曲折的石板小径,穿过几条深幽的弄堂,你可以看见有一对老夫妇正在忙个不停。老奶奶忙着做糕点,老爷爷忙着看灶炉,老奶奶忙着吆喝:“我家的海棠糕呀,又便宜又好吃,大伙呀都来尝一个啊……”,老爷爷则忙着给买主将海棠糕包好递过去。海棠糕和一般的小蛋糕差不多大小,只是我到现在还不知道到底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只记得下面是白的,上面糊了一层糖,还带着芝麻搅和在里面。馅有芝麻的,也有豆沙的,但我只喜欢芝麻的。我是那里的常客,老夫妇看到我来总会给我挑个大一点的,还会笑着摸摸我的头,“小孩可乖呢!”母亲看我吃得香,也会咧着嘴巴笑。
母女俩出门不带伞是常有的事,不要紧,在这样一个安静的环境里,雨再大也是令人很兴奋,更何况江南通常只是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青石板铺成的小路,缝隙里或许还带有几根小草,旁边人家的砖头瓦砾上长满了青苔,似乎都在享受着小雨的恩赐。古色古香的房子也沐浴在雨中,似乎接受着上帝的一场洗礼,屋顶一下子变得锃亮起来。偶尔有几个行人走过,远远地就能听到脚步声。母亲拉着我到某个卖布匹的店铺里躲雨,或者找到熟人开的茶馆小聊一会。茶馆通常是靠桥边开的,客人可以一边品茶,一边欣赏雨中的小桥流水人家,还有沿岸停靠的渔船,配合着桥边的几棵杨柳,真是一幅难以描摹的风景图呀!
父亲说我小时候喜欢画画,说我儿时画的古装女子贴得墙上到处都是,遗憾的是老房子已经拆了,我便不能欣赏我儿时的杰作了。我想他们说的肯定是真的,我只记得我常常跑到一家画铺,是一位老先生开的,头发已经花白,戴着一副古时的黑框眼镜,总是一副很专注的样子。那时以为,老先生肯定是一位有名的画家,也许是要在这个世外桃源度过他的余生吧!老先生画的画,有花鸟的,有山水的,有拿着扇子的古装女子的,有满载的渔船的,还有许多我不知道怎么形容的好看的作品。老先生画好画,等纸上的墨汁干了,再装在合适的画框里表起来。时间久了,老先生注意到我时常来他的铺子,而且很安静地在边上看着。老先生笑了,送了我几幅山水画。我以为他会教我画画的,可惜还没等我开口拜他为师,他已离开人世。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画过画,连我喜欢的古装女子也没有画。而老先生送我的几幅画也在我家拆旧房子时弄丢了,我只觉得有点难过,更有点对不住这位老先生。
古镇的巷子里还有坐着正在专心刺绣的姑娘,那是我儿时的梦;清澈的小河里传来渔夫的悠长曲调,那是他满载而归的喜悦;古老的石板桥上有画家外出写生,那是他寻觅好久的灵感;河滩上有妇女在勤快地洗衣,那是古镇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今年夏天,我和朋友闷得慌,于是想去古镇里面的巷子街道散心。在石牌楼那,几个剪票的一定说我们是游客,而且坚决不让我们进去。后来找到了古镇里做生意的亲戚,才算了事。在里面看到一家卖海棠糕的,无比欣喜,就要了两个。结果老板娘要了我六块钱。我说,这海棠糕原来才卖五毛钱一个,现在怎么这么贵,老板娘朝我白了一下眼,如今这房租贵,什么都贵,这家家生活都是不容易的阿是,竟无语凝噎。咬了一口,突然觉得有点不对,原来这已经不是我以前吃的那种海棠糕的味道了,顿时心里一酸。
陈逸飞来了,带来了周庄的繁荣,带走了古镇的静谧。
我想,或许,在我的生命里,再也没有一个地方能让我这么死心塌地地待上三十年;古镇,也再也没有了真实的古朴;而我,也再也不会对任何地方有如此的回忆了。
昔秋水原创文章,欢迎转发分享,公众号转载请联系我获得授权,写字不易,喜欢就给我点赞和关注我吧,谢谢你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