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位朋友问我: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我想了想,觉得这问题很大,每个孩子状况不太一样,很难有简单的答案。
不过,我发现这个问题本身存在一个假设:孩子需要感觉有兴趣才会去学习。
但根据我自己的经验和观察,我觉得,学习其实不需要有兴趣,学习应该是人天生就有的一种本能,这种本能不需要激发,只需要好好保护。
还记得你的孩子从刚出生到两岁间的成长过程吗?这段时期的每个婴儿都展现了难以想象的学习能力,从完全无法控制自己身体到学会滚爬跑跳,从完全听不懂自己的母语到能自如运用母语讲出自己的想法,这是因为有去上课给老师教吗?还是因为妈妈买了什么厉害教材给小孩?
没有,都没有。
我们只是把孩子放在环境中,这个时期的孩子会自然打开所有感官(眼睛,耳朵,鼻子,嘴吧,皮肤.......)去感觉,对孩子来说,刚开始一切都是模模糊糊,但因为每天都在这环境中重复接触感受,慢慢就变得清晰,再加上与周围环境与人的互动(对人笑,抓握东西,把东西放嘴里咬,敲打,牙牙学语.....)得到反馈,不断修正错误,直到最后能够完全正确掌握,就算是学会了。
这过程,没有人帮孩子编写制作寓教于乐的教材教具,也没人用激发兴趣的快乐学习法给孩子上课,但几乎每个孩子都能顺利完成这两年"飞跃式"的学习,用两年的时间从软绵绵的婴儿蜕变成抢着讲话,抢着玩的幼童。
这就是学习本能的强大力量,这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本能。
仔细观察孩子,你就可以知道这种学习的本能威力多么强大,如果我们可以一直保护这个本能,让它随着孩子一同长大,孩子学习起来会多么轻松自然,根本不需要激发什么兴趣!
根据学习本能,小孩应该自然就会学习,并且自然就会从学习中得到快乐。
当大人想激发小孩的学习兴趣时,我们其实在潜意识中是这么想:你没办法自己从学习中得到乐趣,你需要我给你多点刺激和乐子,你才会想要学。
这种想法,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从小孩手中抢过来。
当我们潜意识是这么想,小孩肯定会感觉到,他也一定会被你的潜意识催眠,拱手把主动学习的能力让爸妈拿走。
所以,保护孩子的学习本能,首先要做的是,就是爸妈自己要先相信孩子喜欢学习,而且自己就能从学习中得到乐趣。
你会说:可是......我看他就是没在学啊,整天晃来晃去!你要我怎么相信他?
亲爱的朋友,就是因为还没看到所以才需要相信啊!如果已经看到了,你就不需要去相信了啊!
会有任何一个北大学生说:"我相信我会考上北大"吗?
不会的,因为他已经考上北大了!
会说:"我相信我会考上北大!"这句话的,只有正在拚高考,还沒上北大的学生。
懂了吗?相信,跟事实无关。相信,只是一种选择。
你相信什么,就是在潜意识中对孩子催眠。
你选择相信什么,最后就会收获什么。
你心里相信的是哪套理论?
你是相信孩子需要有兴趣才会学习吗?
如果你这样相信,那你就是在不断催眠自己和孩子,最后的结果是你必须绞尽脑汁,不断提供小孩更新鲜更刺激的乐子,小孩才会愿意去学,小孩的胃口因此越养越大,最后,刺激的乐趣虽然越来越多,但奇怪的是,为什么小孩越来越提不起劲去学任何东西?
还是你要相信孩子有学习本能,天生就喜欢学,愿意学,而且也能学得好?
如果你选择相信这个,你就会发现自己的眼光慢慢在转变,你会发现其实你的小孩已经在学,学的很起劲,而且学习效果不错。只不过,他学的东西可能不是当初你想要他学的东西而已。
相信学习本能的家长,会注意孩子身处的环境,因为他知道孩子随时随地都在吸收学习。
相信学习本能的家长,比较不会跟孩子说教,反而会很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因为他知道小孩不一定会听进去爸妈的说教,但肯定会模仿爸妈的言行举止。
相信学习本能的家长,不会期待孩子一次就做到完美,他会愿意给小孩犯错与修正的空间和时间,因为他知道犯错之后的学习才是最深刻难忘的经验。
相信学习本能的家长,会努力照顾好自己,过好自己的精采生活,不会把所有精力和时间全部牺牲奉献出来,用来盯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因为他知道总有一天,孩子能学会自己主动学习,自己过好生活,盯太多担心太多照顾太多,都代表着对孩子的不信任。
选择相信,是一种精神力量。
我不是说选择相信之后,所有事情都会马上自动变好。但是,选择相信之后,你会有新的眼光,会看到一个全新的世界,然后,你就会自己知道有什么新的做法了。
所以,你想选择相信哪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