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知乎上有个问题:如果回到10年前,你最想对自己说什么?
我在下面写:You are worth waiting!(你值得等待)
这个你不是别人,就是我们自己。
我们都会说他值得等待,美好的事物值得等待,
其实最值得等待的,是我们自己。
2.
我的本科同学,我大三的时候,他就去了美国读研,现在公费就读于新南威尔士大学,马上就要博士毕业回国。我们共同的朋友,他高中的雅思老师,给2岁宝宝规划的路就是像我这位同学一样,3+2计划,然后再去另一个国家读博,接着回国到大学任教。
当年一起在写作训练营的人,已经出了三本畅销书,去年从985院校中文系顺利获得研究生学历,今年春节的时候带女朋友回家见了父母,所谓爱情事业两不误、身边有兄弟、媳妇、事业的人生赢家。
两年前的公司同事,现在已经在北京拥有了自己的教育咨询公司,服务于一个个优秀的学生,把他们送进理想的象牙塔,勇敢地迈出人生第一步。团队已经超过了25人,公司去年一年的流水500w+。
毕业和我一起进入同一家公司的同学,现在已经是公司的副厂,组织带领着员工们更上层楼。
你看,相比他们,我是否落后了太多,在无数个深夜焦虑,尤其是这个信息过盛、自豪于速度和效率的时代,我们更容易迷失自己。
曾经的我也一直这么想,然后跑去和他们聊天:“和你比起来……”
话一出口的瞬间,我突然意识到:很多时候的我们,都羡慕着他们的拥有、光鲜,却看不到背后的坚持和付出。
3.
身边的很多朋友都会对我说:真地很羡慕你这样的生活,可以自由地安排时间,写你喜欢的东西,做你喜欢的工作,还能够用你的兴趣爱好养活自己。
那一刻我只能笑笑而过,每个行业都是不容易的,就像每个游戏都有规则一样,行业也是。
每个人都会有焦虑、迷茫甚至是恐惧的时刻。
或许2年前1年前的我,也会为不情愿的各种大小会议犯愁,现在我还记得在机场前往上海开年会被骂的瞬间,面对客户和领导的双层压力让我每天都有100次辞职的冲动,每周一次的出差,下班之后没有自由时间,随时随地开机等等工作指令和及时回复客户的消息。
一个毕业还不到一年的研究生朋友说:他想辞职。因为看着公司工作了5年的同事,他仿佛就能刻画出5年后甚至10年后的自己,也只能在格子间受气,运气好一点的话被提升为部门主管。
我发现身边的很多朋友都在给自己设限,她们焦虑、迷茫,但是很难去突破,达到真正的自我成长,于是,毕业几年后,和同龄人的差距越来越大。
作为茫茫人海中最不起眼的一个平凡姑娘,在漫长的时间里,我和别人一样,一直在否定自己。
前段时间入一个写作群,上面有个问题:这一年印象深刻的事,我在上面写下:辞职、转行、出书。
那是我16年勇敢跨出的第一步,但是在辞职之前,我一定是做了很多精心准备。
只有不断更新自己,才能配得上你渴望的拥有。
年轻时候无法做出的决断,可能你这辈子都不会再有勇气了。所以勇敢地踏出第一步,无比重要!
3.
毕业之后,差距拉开会越来越大。你观察周围的人就会发现,有的人一直在向上,而有的人还在原地踏步。很多人都会被下面的这首经典小诗抚慰,我也是如此。
纽约时间比加州时间早三个小时
但加州时间并没有变慢。
有人22岁就毕业了,但等了五年才找到好的工作!
有人25岁就当上CEO,却在50岁去世。
也有人迟到50岁才当上CEO,然后活到90岁。
有人依然单身,同时也有人已婚。
奥巴马55岁就退休,川普70岁才开始当总统。
世上每个人本来就有自己的发展时区。
身边有些人看似走在你前面,也有人看似走在你后面。
但其实每个人在自己的时区有自己的步程。
不用嫉妒或嘲笑他们。
他们都在自己的时区里,你也是
生命就是等待正确的行动时机。
所以,放轻松。
你没有落后,你没有领先。
在命运为你安排的属于自己的时区里,一切都准时。
但是安慰,是为了让你更冷静地应对现在,不要把自己弄得多么拧巴。
“如果生活中真的很重视什么东西,那就竭尽全力,不要失去它!”
4.
二十多岁,哪些事越早醒悟越好?
第一:一定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且执行。
前几天看到这样一段话,真的是深入我心,现实也就是这样的。
决定优秀与平庸的因素,绝对不是我们自小被灌输的勤奋、努力和学历,不是它们不重要,而是他们不起决定性的作用。
很残酷,但这就是现实。
非自己能控制的因素中,家庭背景、眼界、勇气、还有运气。
自己能控制的后天因素中,职业规划能力、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执行力!
这些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二:二十几岁,真的没有十年!
网上的一个观点,不谋而合:
对于大多数的我们来说,二十几岁就好像只有三年。
第一年在大学里无所事事,睡着懒觉逃着课;
第二年在茫然惊醒中海投简历,租房子赶地铁;
第三年做着不喜欢的工作,待在不喜欢的城市,在七大姑八大姨的催促下发现都该成家了呢,然后浑浑噩噩,竟然就要三十岁了。
二十几岁,没有几年。因为没有谁在青春里懂着青春,每一步都是自己摸索着前进。
在每年南飞的大雁中,总会有一群中途掉队的,最后冬天到来之际没有飞到南方,最后只能冻死在途中,这些大雁不是本身不够优秀,而是中途诱惑太多,只考虑暂时的安逸和舒服。
就好比我们,考入同样的大学,四年之后每个人又是另外一番模样,有的年年挂科毕业连学位证都没有拿到,有的早已创业成立自己的小公司带领团队,有的考去了北大。同样的起点,每个人都很棒,不是谁不够优秀,而是中途诱惑太多:手机游戏、逃课放纵、懒觉电视剧……就是这些放纵和懒惰“成就”了现在的自己。
第三: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这是李宗盛曾经在《致匠心》里的一句经典。
我们的时间用在哪里真的是可以看出来的,你曾经偷的懒,总有一天社会会加倍向你讨回。而最让你惊慌失措的不是发现时间溜走,年纪越来越大,而是就像别人说的:年龄涨了,但智慧、眼界、银行卡的存款,并没有随之而涨。
二十几岁,正是值得奋斗的青春,正如王小波在《黄金时代》里写的那样: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
二十几岁的日子,应该是滚烫的、炽热的、阳光灿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