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里读了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感受颇深,性格决定命运,我想是这样的。然而仔细想想,钱钟书的小说《围城》就是一幅栩栩如生的世井百态图,在这个故事的背后作者想要说:人生是围城,婚姻是围城。
书中的主人公方鸿渐就是这句话的真实写照。他虽然善良,但又有些懦弱,缺乏原则,甚至还带有一丝玩世不恭的态度,正是因为这种性格,使他身陷“围城”。其实,“围城”都是自己创造的,他想成为大人物,这出发点是好的,但他只想去改变环境,并没有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在那个时代,作个大人物不容易,必须有高尚的品质和情操,要具备很多优点……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他人的尊重,或者利用旁门左道,利用手段,做一些自己都觉得对不起自己的事情。而方鸿渐,他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面对自己的欲望,他有些亦正亦邪,他一直在两者交界处游荡。正是这种性格,使他身陷自己为自己创造的“围城”。《围城》描写了抗日战争时期,一群远离战争烽火的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主人公方鸿渐从欧洲留学回国后,进出事业、爱情、家庭三座“围城”,屡屡抗战,最后仍免不了失败的命运。 所谓围城,其实就是兜圈子,走来走去,终是走不出,如果你逃离出来了,很有可能只是暂时的,因为你会不知不觉的走向另外一个,轮回着,重复着,欲罢不能。你望向别处,感觉远比此处好,殊不知其实那只是另外一个围城,最后形成了“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想出去”的境况。小说以方鸿渐为代表,描述了一个海归留学生的围城人生,他矛盾地生活,糊里糊涂地兜入了事业、爱情、家庭的困境中而无法自拔。我认为,最有意思的就是他的婚姻。
在克尔恺郭尔《非此即彼》中的一段话,恰如其分的反映《围城》中方鸿渐的婚姻乃至当今社会人类的婚姻:“如果你结婚,你就会后悔;如果你不结婚,你也会后悔;无论你结婚还是不结婚,你都会后悔。嘲笑世人愚蠢,你会后悔;为之哭泣,你也会后悔;无论嘲笑还是痛哭,你都会后悔。信任一个女人,你会后悔;不信任她,你也会后悔。吊死自己,你会后悔;不吊死自己,你也会后悔。先生们,这就是一 切哲学的总和和实质。”
方鸿渐和4个女人间的感情,各不相同,这大大增加了小说的趣味。和鲍小姐是一场艳遇,和苏文纨、唐晓芙是一场误会,最后和孙柔嘉糊里糊涂地进入了婚姻。然而婚后的种种不顺心则是现实的写照,敏感的婆媳关系,妯娌关系乃至丈夫和自己姑姑的关系无一不让人产生共鸣,因为这些家庭的纠纷,到今天都是难以解决的问题。方鸿渐之所以陷入这样的困境有一个重大因素是他的随便与得过且过的生活态度,作为一个留学生,也许他的性情里多了一丝西方人的不羁,然而他没有思考过一旦做出了决定他将面临的究竟是什么。他随便地结了婚,却没有想到婚姻就意味着责任和解决一切它所带来的麻烦,孙柔嘉也一样。他们两个在婚前只看见对方的优点,而婚后一个不喜欢方家的古板,一个不喜欢孙家姑妈的自以为是。婚后的孙柔嘉发现了方鸿渐种种缺点,终于展现出了她的小气和多疑,开始对他不满,这些不满又渐渐转化为争吵。争吵不断的婚姻,总有一天会走向决裂,这决裂中有个人起了催化的作用,就是孙柔嘉的姑姑陆太太,她曾经留过洋,也风光过,看不起方鸿渐,在孙家人的眼中,方鸿渐文也不行,武也不行。对于这样一个人,陆太太怎么会有好脸色?她挑唆孙柔嘉来“治”住方鸿渐,最终却使孙柔嘉失去了这个她一门心思追来的丈夫。
我认为,做人应该有原则,应该用正当的手段去达成自己的目标,如果这个目标现在实现不了,就只能说明你自身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要多看看自身的因素。如果目标很大,可能自己无法实现,那也不要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要做事,先学做人,如果一个人连最基本的做人原则都没有,是不可能成功的。我觉得,一个人一生最大的成就莫过于学会做人,当自己已是不惑之年时,回想自己的一生,或顺利,或坎坷,但自己问心无愧,这便是一生最大的成就!
这本书写得也很有文学色彩。作者幽默的笔墨使一个性格鲜明的小人物跃然纸上。有人说,方渐鸿是作者本人的影子,无论是真是假,方渐鸿这个人物作者描写得非常到位。作者的笔墨幽默,在几处人物的外貌描写中也得以体现。但更令我佩服的是作者以幽默的语言讽刺嘲弄一些社会现象,文字顺畅,使人读起来通俗易懂。在写作方面这本书也有很多我值得学习的地方。其实,有时我们也会身陷“围城”,但更多都是我们自己为自己创造的。我曾经也有很多烦恼和困扰,现在看来,也不足为奇了。成功要靠自己努力争取,“如果你失败了,就说明你还不够强大,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吧!”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想要成功,只能改变自己。只能是我去适应环境,环境并不会来适应我。想要打破自己身边的“围城”很简单,凡事应更多地站在客观的角度去考虑,多找找自身的原因。生活本就是一座围城,婚姻与事业、学习与娱乐、发展与落后、成功与失败,都是这座七彩城中的一种颜色,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是城中的一种元素。当一切人和事因为努力和乐观而变得美好,当城中的色彩都均匀和谐时,那么这座围城就不再是一种可怕的束缚和压力,而是一个幸福的乐园。没有人会试图离开她,即使是自怜自哀的方鸿渐也会喜欢,假恶丑也会被同化为真善美。也许世界永远不会变得如此美好,但允许我心中永远存在这种美好的理想。当我读完全文后,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感到意犹未尽,故事戛然而止了。是啊,一切就这样都“结束”了吗?对于主人公的故事,对于整个《围城》,让人去细细地思索、静静地品味、慢慢地鉴赏。全文最后一句话:“这个时间落伍的计时机无意中包涵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这种时间上的巧合不正是反映了世事的苍凉与变迁吗?刘墉说:“我们总以为世界的温暖全来自阳光,其实脚下的大地更有着令人惊异的热力。天没暖,大地先暖,所以有许多花能钻出冰雪绽放;人情不暖,大地先暖,所以我们能在尘世做一剂清流。”很多时候,我们总以为别人的生活丰富多彩,总想闯进别人的生活之中。但事实上这些都是错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围城,他们都有着自己的困惑与愁苦。同样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精彩。
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抵如此。也许只有超脱世外无所拖累,才能冲破这个围城,所以很多人是冲不破的。生活就是一种修行,不论生活有多少不如意,我们都要记得把所有的境遇当做是一次修行的机会,用以增长智慧和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