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你还在精致穷吗

刚刚收官的电视剧《三十而已》大家看了吗。

剧中的王漫妮是上海一家奢侈品店的销售,梦想是留在上海。

在上海奋斗了8年,从初级销售到高级销售再晋升到销售主管,是店里的金牌销售,月均收入一万七。

这样的收入,再加上工作多年,按理说努努力是可以在上海按揭下一套小房子的。

可是这样的她,在30岁的年纪,除了父母帮忙攒下的十万块,竟然没有多余的存款。

原来虽然月入一万七,可是每月市中心的房租就要7000,每月寄给父母2000,一年至少买四双打折名牌鞋,邮轮游要升到行政舱,宁愿吃自费的餐厅不去免费的餐厅。

吃穿用度处处都透露着精致,自然攒不下什么钱来。

这样精致且穷的生活,你是不是也在经历着?


01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女孩子就要精致”的风越来越大。

这话说的没错,毕竟没有谁会透过你邋遢的外表去发现你的内心。

但是精致不是一定要省吃俭用攒钱买大牌衣服大牌包包,不是非网红餐厅不吃,也不是出了新款口红就要all in。

如果不是家里真的有钱,就不要强行追求这些华而不实的东西。

超越自己能力的精致不叫精致,那叫虚荣。

精致是一种生活态度。把朴素的衣服熨烫的整洁服帖,把家里收拾的井井有条,繁忙的工作后愿意静下心来给自己好好准备一顿晚餐而不是草草应付。

这才是我们普通人应该追求的精致,而不仅仅是流于表面的浮华。

精致≠消费。

女孩子,不要被消费主义洗了脑。


02

我也曾经历过这样精致且穷的生活。

刚工作时,妈妈给了我一万块的启动金,让我留着生活备用。可是我转身就在逛街的时候花9000买了两双大牌鞋子。

那两双鞋子穿起来没有比普通鞋子更舒服,甚至还会磨脚。两年之后它们也已经变得破旧,看起来和普通鞋子无异。

如果当初用这笔钱来投资自己,那么两年之后或多或少会有些进步。或者攒下来,在买房子的时候让它变为房子的一砖一瓦。不是都比两双鞋子强吗?

可惜那时候不懂,沉浸在“女孩子就是要舍得花钱爱自己”,“要做精致的猪猪女孩”的口号中,花钱大手大脚。导致自己在工作的第一年里,一直是个月光族。

可是那些流于表面的精致,除了让钱流进商家的口袋里,并不能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好。

相反,只会让你变的更穷。

商家鼓吹你花钱,是因为他们要恰饭。

可是这些钱,不也是你自己恰饭的钱吗?


03

今年年初的一场疫情,才让很多人意识到了钱的重要性。

一场灾难,大家被困在了家中,收入减少甚至没有收入。

可是物价却飞涨,房租,房贷,车贷也不会因为你没有收入就对你豁免。

生活可不会因为你艰难就对你仁慈。

正如王漫妮所说,平时大家都说自己是月光,真遇到问题了,才知道谁是真月光,谁是假月光。

离开上海回老家前,王漫妮清卖物品--当初3000买来的大牌鞋子只卖了300块。

当浮华散去,才知道自己这些年来的努力剩下了些什么。

疫情期间多少人被困在家中无法工作、收入受影响,这时候才知道谁是兜比脸干净,谁是家中尚有余粮。不知道这时候有多少人在家中追悔莫及,后悔过去把大把的钱花在不必要的地方?

姑娘们,千万别再过精致且穷的生活了。在急需用钱的时候,那些省吃俭用买来的衣服鞋子包包化妆品可不能帮你救急。

未来的人生还长着呢,需要钱的地方也只会越来越多。

请记住:任何时候,任何东西都不如钱在手里好使。


04

现在工作的越久,就越明白肩上的担子有多重。

结婚、生子、抚养孩子、赡养老人,人生走得越深入,需要钱的地方就越多。再也没有刚挣钱时无知无畏的心态了。

消费的多了,慢慢看的也就透了。几百元和几十元的洗面奶,洗脸效果其实差不多;大牌包包和普通包包,装东西的效果是一样的;网红餐厅也并没有比其他餐厅更好吃。

所以欲望过后,我反而慢慢又回到了从前最开始那种简单的消费状态。

有人管这个叫做消费降级。

我倒觉得,与其叫做消费降级,不如叫做消费“返璞归真”。

过滤掉泡沫,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与其享受这些虚无的繁华,不如用这些钱为未来的人生做个备案。

毕竟未来的人生还那么长,不是吗?

把喝奶茶、吃精致西餐、买精致衣服的钱攒下来,给自己报个课程班,课程结束后你可以收获比别人更多的知识/技能;

给自己报个健身房,收获一个好的身材不是比表面的精致更吸引人吗?

或是攒下来,用来理财/投资,把它们变成资产,而不是从手边流走的消费品。

当下的消费,带来的只是短暂的欢愉。

而一时的忍耐,换来的却是未来长久的回报。

不以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如王漫妮妈妈所说:小钱攒着攒着就攒成了一笔大钱,就能干大事了。

姑娘们,好好审视一下自己的消费习惯。

别再让精致穷绑架你的生活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